慈溪地名传说——慈溪(一)

蒋国挺摄

古时候,慈溪叫句章。慈溪的名字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一个故事:

传说距今近两千年的东汉,宁波慈城西南,即今举世闻名的河姆渡 (公元1954年,国务院调整行政区划前,河姆渡属于慈溪)附近,有一条溪。这条溪发源于四明余脉大隐山,故叫大隐溪。大隐溪水甘甜、鲜美,远近有名。

那时,慈城北边有户姓董的人家,儿子董黯,十分孝敬父母。一次董母生了病,一连几日卧床不起,尽管请医服药,却仍无起色,每日滴水不入,粒米不进。董黯见娘病成这样,只怕她有个三长两短,急得如坐针毡,日夜守在娘的床前,再三说:“娘,人是铁,饭是钢,你快吃点东西吧,即使喝口水也好,要不然……”

董母先摇摇头:“我实在心头饱闷,口舌无味,不想吃东西。”但一见儿子焦急万分的样子,后来说:“那好,你递杯茶来,让我润润口。”

董黯于是一边递上茶杯,一边脑子里转了一下,说:“娘,我早听人说,大隐溪水清口,你嘴里无味,我明日去大隐溪挑点水来,泡杯清茶,让你清清口,怎样?”

董母知道拗不过儿子的一片孝心,只好默默地点点头。

蒋国挺摄

第二天清晨,董黯找来两只酒坛,装了一副担子,出发了。慈城到大隐溪有30里,他足足走了半天。来到大隐山下一看,只见山明水秀,草木茂盛,一条清清的溪水,从山岙间流出,发出哗哗的响声。董黯心里欢喜,连忙弯身网了两满坛溪水,挑回家来。

俗话说“千里无轻担”。董黯挑着这担水,一路上翻山越岭,七颠八晃,天黑到家门口时,脚底板磨起血泡,可水却只剩下大半担。他也来不及歇口气,连忙用茶壶煮开,又放入大隐山谷雨茶,泡好,恭恭敬敬递到母亲面前。董母见此情景,茶水未沾口,心里赛如喝了蜜糖一般。端起茶杯,闻得一股清香扑鼻,半杯茶咽下口,忍不住脸带笑,啧啧嘴,轻轻说:“真清口!”

一会儿,觉得胸口胀闷也好了不少。

看到久病的老娘这许多日子第一次面露笑容,说“清口”,董黯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不过,卧病在床的董母看到儿子为挑一担水,来回足足走一天,心想:天长日久,儿子难免要磨破肩头,走烂脚底,虽然我自己适意些,万一儿子有个闪失,那可是懊悔不及啊。从此她每每捧着茶杯出神,董黯挑来的大隐溪水,她用得也极俭省,有时竟连隔夜的冷茶也舍不得倒掉。

董黯自然看出了娘的心思,一再劝说:“娘,你放心吧,家里穷,儿子没有别的东西好孝敬你,这一口大隐溪水,我最犯难,也一定挑来给你喝。”

话虽这样说,要年年月月这样挑水喝,这件事也并不容易。何况,董黯难免有出外谋生或头痛脑热的时候,他又怕母亲吃不上大隐溪水,加重毛病。后来,他索性邀集了几个亲友、邻舍帮忙,大家在大隐溪旁搭了一间房子,房子造好,他又用轿子把母亲抬来住,自己日夜守在旁边。从此,省去了许多来回跑路之苦,随时用最新鲜、洁净的大隐溪水,给娘吃、用。不知是大隐溪的水确能治病,还是董黯的精神感动了神灵,董母的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

这件事在方圆百里传开了,百姓都为董黯孝敬侍母的品行所感动。为纪念这个美好故事,大隐溪从此改称慈溪,慈溪县名也从此传下来了。


吴夏龙口述  吴开棠整理

慈溪地名传说
主编个人简介

陆建立,笔名力歌、简力,1965年生,浙江省慈溪人,中国注册策划师,无党派人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慈溪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观海卫镇志》主编。作品散见二十多种文学期刊上,入选多种书籍和考试试卷,获过奖。出版著作十多部。创作歌曲多首。曾获浙江省千名群众文艺骨干、浙江省书香家庭、宁波市十佳读书家庭等。

沈幼丽,1963年生,浙江慈溪人。宁波师范大学(现宁波大学)毕业,教育工作者。爱好多而不精,为人忠厚有爱心。从事公益事业多年而不辍,曾参加以“母爱”为主题的全国最美妈妈评选,获得2018年度全国“最智慧妈妈”的称号。几年前开始关注地方文化,这是她的第一次与朋友合作出版的书籍。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