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传心录-12

​诸症莫逃乎四因

四因者,气、血、痰、食也。丹溪①治病:用四君汤以治气,四物汤以治血,二陈汤以治痰,平胃散以治食,多用此四方为主,更参以郁法治之,故药不繁,而多中于病。

病因赋

夫百病之生也,各有其因,因有所感,则显其症。症者病之标;因者病之本。故《内经》有曰:“知标本者,万举万当。未知标本,是谓妄行”。盖百病皆生于六气,诸症莫逃乎四因。伤寒症传变六经,必须熟认。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内伤脾胃者,辨有余与不足。外感热病者,知夏热与春温。卒中风因有四端,治分三中。破伤风原有三种,治别三经。中暑有动静之异。受湿有内外之分。火有七说,痰有十因,气有九论,郁有六名。疟犯暑风,更兼痰食。痢因湿热,及受积停。呕吐者,胃气逆而不下。泄泻者,脾气伤而不平。霍乱,脾寒伤食所致。痞满,脾倦积湿而成。呃逆者,胃气之不顺。咳嗽者,肺气之不清。嗳气皆由于痰火。咽酸尽为乎食停。中满臌胀者,脾虚不运。噎膈翻胃者,气食相凝。喘急有虚有实。痉症有阴有阳。五积六聚,总是气凝其痰血。五劳六极,皆是火烁乎天真。吐血出于胃腑。衄血本乎肺经。痰涎血,属于脾脏。咯唾血,属于肾经。牙宣者,阳明之热极。舌衄者,少阴之火生。腹中窄狭,而痰火各别。胸中烦热,而虚实可分。惊悸,痰迷恐惧所致。健忘,血少忧郁而成。癫狂者,分心肝之热极。痫症者,寻痰火之重轻。便浊有赤白之异。汗出有自盗之名。九种心疼,痛在胃脘。七般疝气,病在厥阴。胁痛有两边之别。头风有左右之分。腰痛肾虚而或闪挫。腹痛寒气而或食停。痿症不足与湿热。痹症寒湿与风乘。四种遗精,心肾不能既济。五般黄疸,湿热熏蒸而成。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不寐者,痰火旺而血少。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大便秘乃血液燥结。小便闭乃气滞不行。痔疾、肠风湿热所致。发斑、瘾疹风热所成。耳聋者肾虚之故。目疾者肝火之因。齿疼乃胃热虫蛀、喉痹乃火动痰生。鼻塞者肺气之不利。口疮者脾火之游行。女人经水不调皆是气逆。妇人心烦潮热多是郁生。带下沙淋由于湿热。崩漏下血为损任冲。胎孕不安治有二理。产后发热原有七团。兹有七十四种之病,略举其概而赋云。欲知其备,后论详明。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百病皆生于六气

六气者,风、热、湿、火、燥、寒也。《原病式》①云;“诸暴强直②、支痛③,緛戾④、里急、筋缩,皆属于风。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①《原病式》:即《素间玄机原病式》。是刘河间根据《素问》及王大仆注摘辑。

②暴:突然。强直:肌肉僵硬,屈转不便。

③支痛:筋肉拘挛,不柔作痛,须忍痛支持。

④緛:ruan3(音软)。当缩字讲。戾:是乖戾。緛戾:是说筋缩里急、乖戾失常。

诸病喘、呕、吐酸、暴注、下迫①、转筋、小便混浊、腹胀大鼓之如鼓、痈疽疡疹、瘤气②结核、吐下霍乱、瞀郁、肿胀、鼻窒③鼽衄④、血溢、血泄⑤、淋秘⑥、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

衄蔑血污⑦,皆属于热。少阴君火乃真心小肠之气也。

诸痉强直、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体重胕肿肉如泥按之不起,皆属于湿。足太阴湿土乃脾胃之气也。

诸热瞀瘛⑧、暴瘖⑨、冒眛⑩、躁扰⑾、狂越⑿、骂詈惊骇、胕肿疼酸、气逆冲上、禁栗⒀如丧神守、

①暴注:突然暴泻。下迫:腹痛下坠、窘迫急痛。

②瘤气:也叫赤瘤丹。

③窒:zhi4(音至)。鼻窒:鼻塞不通。

④鼽:qiu1(音裘)。鼻流清涕。衄:在这是鼻孔流血。

⑤血溢:血从上窍而出。血泄:血从大小便而出。

⑥淋:小便淋涩。秘:大便秘结。

⑦蔑:mie4(音灭)。污:wu1(音乌)。衄蔑血污:是衄出黑血。

⑧瞀瘛:miaoqi4(音冒气)。神昏抽搐。

⑨瘖:yin1(音音)。暴瘖:骤然声哑说不出话来。

⑩冒眛:昏愦的意思。

⑾躁扰:烦热躁动,扰乱不宁。

⑿狂越:精神错乱,言行失常。

⒀禁栗:口噤战栗。

嚏、呕、疮疡、喉痹、耳鸣及聋、呕涌①溢食不下、目眛不明、暴注、瞤瘛②、暴病暴死,皆属于火。手少阳相火之热乃心包络三焦之气也。

诸涩枯涸、干劲皴揭③,皆属于燥。手阳明燥金乃肺与大肠之气也。

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病去丙换征)瘕、□(病去丙换颓)疝、坚痞、腹满急痛、下利清白、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厥逆禁固④;皆属于寒。足太阳寒水乃肾与膀胱之气也。”

风有风寒、风热。风寒者,发散祛风,则风自解。风热者,疏散热郁,则风自平。热有虚热、实热、热郁。虚热者补之,实热者泄之,郁热者散之。湿有寒湿、风湿、湿热、湿气。寒湿者热药燥之,风湿者风药胜之,湿热者寒药清利之,湿气者气药通畅之。寒有内寒、外寒、虚寒。内寒者温中为急,外寒者发表为先,虚寒者壮阳兼固本。燥有热燥、寒燥、风燥。热燥者清热,寒燥者温经,风燥者祛风,亦必以养血润燥之药为君。

①涌:东西向上升。

②瞤(音闰)。瞤瘛:肌肉跳动抽搐。

③皴:cun(音村)。皴揭:皮肤启裂。

④厥逆禁固:四肢逆冷,屈伸不便。

(0)

相关推荐

  • 解读经典有注音 熟知此篇,不独医人,亦不为庸医所害。

    今天 鼻炎 牙痛 <黄帝内经>"治病必求于本",体现中医见病治因,治病治本的精神. 而辨证论治,以辨证为首要,若辨证不明,纵使你明了各种方药.经穴.外治之法,那也不能正 ...

  • 农历2022年是壬寅年吗?壬寅年五运六气详解

    每年的天数都是不一样的,农历上的干支历表达方法也不一样,很多人也不懂得如何表达,那么,农历2022年是壬寅年吗?小编这就为你带来壬寅年五运六气详解!如果你想通过了解2022年壬寅年的运势来获取自己的好 ...

  • 《医学传心录》

    瘟疫病感冒四气务要先明 丹溪曰: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皆相似者,名曰瘟疫病也.其病初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不恶风寒,治以人 ...

  • 《医学传心录·治病主药诀》中,有“渴用干...

    <医学传心录·治病主药诀>中,有"渴用干葛白茯苓,半夏燥脾斯时禁"一句,当时很多朋友认为,应当是"渴用干葛天花粉".今天告诉大家书上是对的,就是&q ...

  • 医学传心录(5)

    附:方剂页码索引 二画 八珍汤----------------------------- 11 八物定志丸---------------------- ----- 50 十全大补汤---------- ...

  • 医学传心录(4)

    腹痛寒气而或食停 中脘病属太阴,脐腹痛属少阴,小腹痛属厥阴.绵绵痛而无增减者寒也.时作时止者热也.痛甚欲大便,便后痛减者,食积也.痛有常处而不移动者,死血也.痛时小便不利,得辛辣热物痛暂止者,痰也.痛 ...

  • 医学传心录(3)

    藿乱脾寒伤食所致 卒然心腹疼痛,上吐下泻,谓之湿霍乱:腹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者,谓之干霍乱.此症有寒热二种:属寒者,吐利腥秽,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脉沉而迟,四肢厥冷,腹痛,不喜饮水,此阴邪胜也. ...

  • 医学传心录(2)

    百病皆生于六气 六气者,风.热.湿.火.燥.寒也.<原病式>①云:"诸暴强直②.支痛③,緛戾④.里急.筋缩,皆属于风.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 ...

  • 百病皆生于六气.医学传心录

    六气者,风.热.湿.火.燥.寒也.<原病式>①云:"诸暴强直②.支痛③,緛戾④.里急.筋缩,皆属于风.足厥阴风木乃肝胆之气也. ①<原病式>:即<素间玄机原病式 ...

  • 【《医学传心录》用药传心赋】

    用药传心赋 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 要知黄连清心经之客火,黄柏降相火之游行.­ 黄芩泻肺火而最妙,栀子清胃热而如神.(炒黑止血)­ 芒硝通大便之燥结,大黄乃荡涤 ...

  • 医学传心录--读书笔记之 诊脉传心,初学中医的必背口诀

    诊脉传心诀 诊家之要四般脉, 浮沉迟数为之则. 浮沉轻重指端详①,迟数息中分缓急②. 浮而无力即为虚③,浮而有力便为洪. 脉沉无力乃是弱④,微沉有力是为实. 迟而有力滑脉居⑤,迟而无力缓与涩⑥. 数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