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中扣篮究竟有多难? 附:大导篮球被虐记

先上图吧,下面双手背扣的哥们,就是我防的...

这是最近刚打的省直机关篮球总决赛,我们对阵省特勤局。

扣篮的哥们身高2米01,以前CUBA中国矿大的主力中锋,在我以前的文章提到过。

决赛中他扣了两个,都是面对空篮。一球是他们前场抢断,直塞篮下的他的空位。另一个则是快攻跟进。

实战扣篮最稳妥的方式 传切跑出的空位

这种球是实战扣篮中最容易展现的方式,我只能无奈目送他轻松的扣进,看着满场欢腾,感叹能扣篮果然可以为所欲为。

我和这中锋私下关系不错,有次和他比赛前我好奇问他“你会不会隔扣我?”

然后我们认真的讨论了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他觉得,作为一名内线在实战中想要顶着防守人成功扣篮,力量比弹跳更重要,因为你得完全把人顶开才有空间发力。

就拿我这样的防守者来说,虽然身高只有188,但体重有个小两百,常年健身力量也还行。对位我这样的选手,在篮下一步磕球炸不出完全身位是不好扣的。

你硬要扣的话,我拼一次犯规靠着力量体重也能给你拽下来,并且这种落地很容易受伤。

一般如果不是那种打出脾气的搏命局,这种球在国内的球场是很少人愿意冒险扣的。

毕竟国内的“鬼脚七”“垫脚怪”多不胜数,一个不留神就后悔一生。所以,在我们业余比赛的实战扣篮中,有两个极为关键的点,第一是扣篮空间。

我们纵观那些实战中赏心悦目的扣篮,无不是有着足够加速距离和起跳空间的。

第二是核心力量,也就是我们的做进攻终结中抵抗防守干扰的对抗能力,以及我们起跳时全身的协调用力。

在我打这次省直机关篮球赛时,我左腿的膝盖积液伤势正在反复,甚至膝盖上方的股四头肌已经开始发生萎缩,一度连肌肉都无法绷紧,更别谈能全力跳起了。

UT带我重返球场的张舜老师

后来是合肥UT康复中心的训练师们  带我进行了针对性的康复。他们用短暂高效的功能性训练带我恢复了腿部的力量,然后用科学的理疗对我进行超量恢复。

康复中的理疗

最后,我不仅打完了这全部的八场比赛,并且让我成功的改善了以前只靠大腿和膝盖的起跳发力习惯。

UT带我改善起跳发力的徐世鑫老师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多篮球爱好者所忽视的细节,在这里和大家展开说说。

绝大多数篮球爱好者在全力起跳发力时都是起源于膝盖,发力多作用于股四头肌。

这种发力固然便捷,但缺陷是无法完全调动全身的力量,往往空中一撞,下面一挂你就歪了。

         篮球核心力量及步伐训练

为什么会歪?是因为你发力时的力线传导不充分,很多人起跳的时候,整个核心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的腹部是松的,连最基本的腹压都没有崩住。

所以导致你在空中略微一对抗,就如面条人般成了断线风筝。

而你观察很多职业运动员发力起跳的发力方式,力的最终来源是髋部和臀部,起跳前脚趾抓地,力由根生!

然后挺髋、顶臀、送膝、扬臂,使力线的传导成为一个整体再加之训练养成的核心力量基础,对抗主动发力的习惯与技巧,才能转换成最终强干扰下的进攻得分。

这方面不仅适用于扣篮,上篮、投篮包括低位背身大多都是一个原理。所以,有些时候学会正确的发力比弹跳更重要。这也就是现在一直强调篮球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原因。

其实说到这,本文就该完结了,但我相信很多人一定愿意看到大导被虐的后续,那咱今天就索性聊彻底。

输给强手不丢人,敢于亮剑才是勇气。虽然身高差着14厘米,但篮球场answer ball还是要打滴。于是场上彰显无比勇气的一瞬来了,1米88大导怒憾2米01大中锋。

大家千万别被这张照片蒙骗了 这看似差不多的身高完全是拍摄角度问题

好吧,我实在无法想象樱木花道是怎么用1米88的身高抗动2米1河田美纪男的。

反正我低位抗这两米的老弟,真的是怼不开身位,转不出空间,除了勉强勾手和被迫分球,基本别无他法。

而他打我更简单,靠一步直接一个转身跳投。想够也够不着的我,就只能祈祷投不进了。

确实,我一个以前阳光组的主力大前,对挑战一个CUBA曾经的冠军中锋,实在是不在一个段位。

关键是这种不讲武德的对位竟然引来场下众人的一片叫好。乐的最开心滴,竟然是我的一帮200斤的队友们。

这是我们队著名的千斤阵容,五个平均体重200斤的爷们,如果大家一起全力跑快攻,你会感受到木地板的颤抖。

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这一切都是扯淡!特勤局是我们的老对手了,并且他们不是一个人强,而是一个队都猛。这场比赛最后的比分是67比50。

我们第三节末一度追到6分,但被对方光头射手连续两个三分直接杀死比赛。

就是下图跟我一起领奖那个9号光头哥们,我们喊他贾指导,前NBL职业选手,我省知名三分王,曾经在三分大赛赢回过一台车。

最不讲武德的是,他一个外线的后卫,比我这个内线的大前还要高四厘米。

在前年省直机关3对3的篮球赛中,我们已经相遇过一次了,比赛开打不到一半,就早早进入了垃圾时间。

忆往昔 决赛被对手下的那场三分雨

在被换下场后,我们记录下亲爱的队友被警卫局蹂躏的美好过程。简单介绍下,防那会还有头发还是11号的贾指导的是我们队长,身高1米75,年龄四十有二,我省资深体育记者,安徽三分球大赛前五十名选手。

对位上比他高17厘米的贾指导,防守端被无视干拔,进攻端被身高差压制,平时很准的他在体力下降后投出了三不沾...

防那个两米大中锋的是我的内线搭档,身高1米94,臂展一米98,号称“广电戈贝尔”。

他不比我好哪去,也是低位背打不动只能勉强勾手,结果转头回来就被人大中锋一个又一个三分投的透心凉。

不夸张的说,我们和警卫局这个队是年年相遇年年跪。情况好些的譬如这次,我们相遇在了总决赛,咱也终于收获了一个亚军。

篮球场上,是需要不懈的斗志。但在一些实在没有生机的比赛中,也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心理。

就像实战中,你真是失去防守位置,别人起跳要投想扣了,合理的保护他落地可能会多交一个朋友。

恶意的垫脚或上腿则会让你显得更加的输不起。能拼下来的球就畅快的赢,实在打不过那便坦荡的输。

篮球是一项可以陪伴一生的运动,到头来你会发现,无论输赢,这都将是你最珍贵的回忆。

(全文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