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民法典》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上)

(0)

相关推荐

  • 《民法典》中个人信息保护要点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 ...

  • 高空抛物摄像头侵犯隐私吗

    一.高空抛物摄像头侵犯隐私吗 从<民法典>中各项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高空抛物摄像头的安装实际上对其他居民的隐私权会造成侵犯.具体原因如下: (一)<民法典>第一千零 ...

  • 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㊹:关于隐私权内容的相关裁判规则6条

    重点条文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法条变迁说明 <民法典>第1032条系新增条文,规定在人格权编.本条第1款明确了隐私权是一项具体人格权.1988年<民法通则意见&g ...

  • 拒绝个人隐私“裸奔”,民法典时代这些行为要注意!

    "房子需要装修吗?""您家宝宝的早教班选好了吗?""需要办理贷款服务吗?"--您是不是经常接到这些骚扰电话呢?那多半是因为个人信息" ...

  • 专栏|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之间的“优先级”

    个人信息和隐私是一对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的概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立法层面和司法判例中对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没有明确区分的,很多判例中的表述是"被告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权" ...

  • 私人生活安宁已被纳入隐私权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不当扩散与不当利用已经成为影响公民私人生活安宁.危害公民民事权利的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知晓-- □ 河北法制报记者 刘帅 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已成为商业 ...

  • 《民法典》解读三十八:网络暴力|名誉权|人格权|隐私权|网络暴力

    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谣言.盗取及贩卖个人信息等侵犯个人人格权的现象屡有发生,公民的隐私权.个人信息等人格权益亟待保护. 而网络暴力则是一种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危害严重的.影响恶劣的暴力形 ...

  • 民法典百问百答 人格权编

    四.人格权编44.制作鬼畜视频用来丑化侮辱别人违法吗?根据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 ...

  • 云亭法评|个人信息权保护前沿研究与案例分析

    个人信息权保护前沿研究与案例分析 文/林浩鼎 李娜(北京云亭律师事务所) 前言: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排定备受关注的民法典草案在大会上全文公开.按照编纂工作计划,民法典草案提请全国人 ...

  • 解读《民法典》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下)

    文章来源  |  春晖大地 本文长约6900字,阅读需时23分钟 解读<民法典>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下) <解读民法典"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是南京邮电 ...

  • 民法典 人格权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

  • 民法典: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编  人 格 权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 ...

  • 民法典(人格权/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1032—1039)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 ...

  • 民法典规定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民法典人格权编的第六章名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本章总结我国既有立法经验(如<网络安全法>)和学界通说确立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我国立法机关也正在起草个 ...

  • 民法典重点法条类案裁判规则系列81:关于患者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裁判规则5条

    [小编按] 帮助法律人准确掌握.正确适用<民法典> 为法律人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民法典>知识服务 是法信公号近期的首要任务 在我们相继推出 [民法典与九部现行法对照修改系列] [ ...

  • 民法典时代的个人信息保护条文解读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正式表决通过,从<民法典>中可以窥见诸多时代特征,其中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便非常值得 ...

  • 应明确噪声侵扰个人生活安宁,属于民法典隐私权保护范围

    民法典隐私权给予人们个人生活安宁,规定不能使用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个人生活安宁,但对于普遍影响人们生活的噪声侵扰,却并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属于隐私权保护范围,希望大家可以邮寄意见或建议到: 全国人大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