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16季氏篇诗解2天下有道庶人不议益损友乐三戒三畏
相关推荐
-
论语注解,第一六.二章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原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2)十世希(3)不失(4)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5)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 ...
-
《周易全解》之革卦(二)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九三自身的条件与六二不同.六二以阴居阴,居中得正;九三以阳居阳,过刚而且不中,乃躁动之才.如果九三以过刚不中之才躁动以往,结果必凶.那么,九三贞固自守可以吗?也不可 ...
-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君子不怨恨命运,也不责怪别 人. 赏析 这是孟子讲"不怨天尤人"的一句话. 其实,这句话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 孔子曾对学生子贡感叹道:在这个世 ...
-
《论语》卷16季氏篇诗解1均则无贫和则无寡修德服远祸起萧墙
题文诗: 季氏将伐,颛臾方国,冉有季路,告孔子故. 孔子曰求,尔是过欤?颛臾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且,在城邦中,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冉有答曰:夫子欲之,吾皆不欲.孔子曰求, 周任有曰:陈力就列,不 ...
-
《论语》卷16季氏篇诗解3生学困知君子九思问一得三
<论语>卷16季氏篇诗解3生学困知君子九思问一得三 题文诗: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其次者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斯为下民. 君子九思;视时思明,听时思聪,色也思温, ...
-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1仁者必勇有德有言贫无怨难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1仁者必勇有德有言贫无怨难 题文诗: 宪也问耻,孔子对曰:邦有道谷,贫且贱焉; 邦无道谷,富且贵焉,皆以为耻.又问克伐, 怨欲不行,可为仁矣?曰可为难,仁则不知. ...
-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时言义取管仲适情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时言义取管仲适情 题文诗: 子路也问,成人子曰:其智能若,臧武仲者, 不欲能若,孟公绰者,勇若卞庄,艺若冉求, 文以礼乐,可为成人.今之成人,其何 ...
-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3君子上达古学为己不位不谋言不过行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3君子上达古学为己不位不谋言不过行 题文诗: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 子闻之曰:可文谥矣.子言无道,之卫灵公, 康子乃曰:夫其如是,奚而不丧?孔子 ...
-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4仁者不忧智者不惑以德报德下学上达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4仁者不忧智者不惑以德报德下学上达 题文诗: 子曰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乃曰:夫子自道. 至道真情.子贡方人,子曰赐也,真贤 ...
-
《论语》卷14宪问篇诗解5上好礼则民之易使修己以敬以安百姓
题文诗: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问曰奚自?曰自孔氏. 晨门曰是,知不可而,为之者欤?君子真诚, 精进不已.击磬于卫,有荷蒉过,孔氏门者, 曰有心哉,击磬者乎?既曰鄙哉,硁硁也乎; 莫己知也,斯己而已;水 ...
-
《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1岁不我与性近习远仁者行恭宽信敏惠
<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1岁不我与性近习远仁者行恭宽信敏惠 题文诗: 阳货欲见,孔子不见,馈孔子豚.时其亡也, 而往拜之,孔子途遇.谓孔子曰:怀宝迷邦, 可谓仁乎?子曰不可.曰好从事,而亟 ...
-
《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2六言六蔽何莫学诗患得患失不言之教
<论语>卷17阳货篇诗解2六言六蔽何莫学诗患得患失不言之教 题文诗: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好智不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学, 其蔽也贼;好直不学,其蔽也绞;好勇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