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仁弃义乃安世,庄子笔下的儒道之争
相关推荐
-
韩星丨一文读懂中国思想史上的道统与法统
导读 自三皇五帝以来,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绝,中国古代文明不断地推陈出新,表现出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中国文化为什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能够保持其基本的文化精神,一脉相传地发展到今天? 这有许多原因,其中重 ...
-
中道文化无遮蔽——仁本主义之文化观、中道观和王道观
王东岳先生讲文化的时候,提出文化的三大特征,其一是遮蔽效应.他认为,所有文化都不具有天然拓展性,都具有遮蔽效应.而且,任何文化晚期一定发生戕害效应.(大意) 这个观点适用于所有文化体系,唯独不适用 ...
-
庄子笔下三条鱼,道尽人生百态,看看你是鱼,还是蝉或者鸠
庄子之作,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他不像老子客观而理性的揭示自然.社会的客观规律,更不像孔子"述而不作",而是既述且作,上天入地,诸子百家,臧否人物, ...
-
庄子笔下三条鱼,道出三种大智慧
艺述史官方原创 提起庄子,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他的自由灵魂,他的洒脱.在他的著作当中,有一个东西很重要,贯穿他一生的作品,这个东西就是鱼.他将他的生活智慧写进了三条鱼的故事里.接下来呢,我们就分别 ...
-
道德经第十九章:儒道之争本不该,老子为什么要绝仁弃义?
道德经第十九章:儒道之争本不该,老子为什么要绝仁弃义?
-
儒道之争
"利害不通,非君子也." 在<庄子>中,有很多被后人认为批驳儒家的地方,这又便是一处,道家人认为儒家之人不通利害关系,是一些只知死读书的知识分子. 在很多历史名著中, ...
-
道德经第十八章:再论儒道之争,我们误解老子,还是老子有负仁义
道德经第十八章:再论儒道之争,我们误解老子,还是老子有负仁义
-
庄子笔下的四只鸟,道出人生超然境界
艺述史官方原创 之前和大家分享过代表庄子智慧的三条鱼,他不仅爱写鱼,还爱写鸟,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庄子人生中,代表他三种思想境界的鸟类们. 01 庄子的第一只鸟在梁国歇脚. 说惠子在梁国做了高官,有人谣 ...
-
庄子笔下的道与德
<庄子.人间世>中,庄子借孔子之口说出了"气也者,虚以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虛者,心斋也." 这是在说什么?心斋就是道.道就是虚:虚就是气.用现代话解读: 气就是空明的虚 ...
-
3.《实用周易指南—易传》——系辞融合儒道两家思想 将乾坤上升至道学高度 提出了乾道和坤道
作者:杨本枢 原文: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
-
传统文化的儒道佛,本来就是一体的,以道家入门为最方便的捷径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兼及诸子百家而形成的一整套文化思想. 儒道佛这三家之间的关系,古往今来皆有论述,普遍认为儒道佛本来就是一体的,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但是现在网络上,依然有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