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赵鼎》47-缓而除之

(0)

相关推荐

  • 宋史:刘光世“退休”,宋朝第二次削减武将兵权的开始

    关键词:赵张之争.淮西兵变 前因 赵张之争:1135年,宋高宗任命赵鼎为左相,后又任命张浚为右相.赵鼎.张浚二人在朝中明争暗斗,党同伐异,最后高宗罢免了赵鼎的宰相职务.赵张之争以张浚的胜利而告终,这为 ...

  • 【美文选粹】孟昭民丨在三亚邂逅赵鼎

    孟昭民,山西省垣曲县历山镇人.一九四六年生,中共党员,曾任县委副书记,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省作协会员,书协会员,市楹联名誉会长.散文集<黑与白>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三亚邂逅赵鼎 作 ...

  • 宋史:“赵张之争”,一山岂能容二虎

    关键词:吕颐浩罢相.淮西兵变 前因 吕颐浩罢相:1133年,南宋宰相吕颐浩因为主张北伐中原,招致宋高宗反感,被罢免宰相职务:另一位宰相朱胜非因为年老也离开中枢:高宗任命张浚和赵鼎为宰相. ▲吕颐浩(1 ...

  • 赵鼎

    赵鼎(1085年-1147年),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阜底村)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 赵鼎早孤,由母亲樊氏抚养成人.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吕端》41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吕端>41 李继迁,西夏王朝的奠基者.在他聚集众多党项人部落有一定势力后,仗着一两次对宋作战的胜利,傍着辽国的支持,他无数次地骚扰宋朝的西部边界,扰得边界少有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刘大夏》42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刘大夏>42 朝有朝纲,臣有臣规.朝纲是束人置事,臣规是听上办事.上边的命令和安排,下边是要拿出十分的劲来遵循和办理的. 很难有违命不办的,那样的话,总有后面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苏颂》43-老成之见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苏颂>43-老成之见 "知己知彼,知根知底,心中有数,了如指掌"等诸如此类的词语说得就是遇事知事要有了解要能全面,不要听到风就是雨,不要听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李沆》44-内忧外患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李沆>44-内忧外患 仙地圣人,可能有人们心中希望的那种内外无忧之境界,在凡世尘间,就难有那种想像中的地方了.内忧外患的情形有时是相依而至的,有时是你重我轻,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崔群、刘大夏》45-不敢私授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崔群.刘大夏>45-不敢私授 从宦入仕当官,历来是人们想着梦着平步青云的目标,趋者如过江之鲫.因从宦入仕当官了,就有了高人一等或几等的金贵之身,就有了喝叱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范仲淹》46-少开杀戒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范仲淹>46-少开杀戒 有贼寇过境犯界,驻守之军就应奋起防御,用兵抵抗,这是事之常理,这是负有保一方平安官员的职责所在.不抵抗,不反击,或抗击不力,都是不应该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王叔文》40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王叔文>40 很多人平时爱夸夸其谈,家事国事天下事,天上地下江湖上,样样似乎都有些懂得,样样似乎都想谈谈,只考虑眼前的嘴上莲花,心情的浪花朵朵,就是不考虑自己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王旦》48-公事公办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王旦>48-公事公办 做人要坦诚,办事要透明.在阳光下为人做事,常能使事情得到公正,人们得到公允,自己得到清白. 宋朝时的王旦在办理事情时就时常会注意到这一点 ...

  •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陈仲微》49-清者自清

      读<智慧全集-上智-深谋远虑-陈仲微>49-清者自清 清者自清. 但为清者却是世间的一件难事. 宋朝人陈仲微初任莆田县尉,当时该县没有县令,这样,县里的一切政务都要他来署理.那年歉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