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选粹】王晓霞丨故乡的味道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晓霞:山西河津人,1970年生,现就职于吉林省创梵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中,把健康和温暖送给客户;生活中,用温暖的文字,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传递爱和温暖。诗歌和散文散见于《河津风采》等报刊,《冷眼观河津》、《河津惠管家》、吉林长春《香北书屋》等网络平台。

故乡的味道

王晓霞

“我的故乡在远方,又在我梦里/回忆起朋友们,今在何方/每当狂风暴雨,总会想起故乡的山林/父亲母亲在远方,又在我梦里,何时才能再见到/何时能见到,想念的你……”

——李健的《故乡》

故乡是什么?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天际,在游子深深地眺望中,一次次望眼欲穿。

故乡是什么?是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在旅人的梦境里,一遍遍痴痴地回放。

故乡是什么?是母亲做的槐花饭,尝遍山珍海味,也不如它甘甜味鲜。

槐花情

故乡老屋的不远处,有一株老槐树,据说已经有300年了,一人都抱不住它。记忆里它曾经是那样的繁盛,整个树冠护佑了一条宽阔的大路。那条有它的巷子因它有了“槐树巷”这个名字,可以说它就是我们那一片的地标。

燥热的夏天,没有空调的年代,大槐树下是避暑的好去处。大人小孩三三两两的拿着自家用玉米叶编织的小垫子坐在它周围,或聊天或嬉戏,欢乐无比。老槐树沉默不语,只是用它茂盛的枝叶遮挡着毒热的太阳,护卫着它的儿女们。

秋冬季节,呼啸的北风吹落了老槐树茂盛的树叶,树干上贴着的一张张“天灵灵地灵灵,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的黄色字符让这百年老树又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据说只要把这字符往老槐树上一贴,夜里哭闹的孩子就会安然入睡。虽说长大后知道这是封建迷信,但对它的敬畏还是深深地烙在我心里。

一年里,最喜欢的是春天的老槐树。阳历4.5月份,是故乡的洋槐花盛开的时节,那一串串槐花在枝间轻轻垂下,一朵朵槐花如同一只只小小的酒杯,盛满了甜蜜的甘露。树枝上的槐花有的像羞涩的少女含苞欲放,有的如不解风情的少妇犹抱琵琶半遮面,还有的好比挂在天边的月牙儿,一嘟噜一嘟噜吐着芳香。那一串串洁白如雪的洋槐花在嫩绿的槐叶衬托下美丽动人,如一群妙龄少女提着纱裙翩翩起舞,一阵微风过后,浓浓的槐花香飘荡在巷子上空,馋得人流下口水。

该是槐花发挥大作用的时候了,大人小孩拿着挠钩,挎着自家编织的竹筐,胆大的孩子三下五除二就爬到了树上,用手摘,用钩子挠,大人们在树下捡拾,不一会儿就装了慢慢一筐。于是呼儿唤女回家去,清洗、拌面、生火、上蒸屉蒸,不一会儿整条巷子都是槐花拌菜的清香了。

我比较胆小,不敢爬树(或许是与生俱来对老槐树的敬畏吧),好在我的小伙伴们有几个胆大的男孩子,他们采摘下的槐花每每都会匀我一些,便兴高采烈地拿回家让妈妈做拌菜。当槐花拌菜终于端上桌的那一刻,觉得自己幸福极了,槐花的清香让儿时的我觉得那就是人间美味。

长大离家后无数次吃过在集市上买的槐花,也像妈妈那样的制作,可再也吃不出儿时故乡老槐树上槐花的清香了,那浓浓的槐花香留在了童年的记忆里,留在了离家的梦寐里。

榆钱饭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虽然没有像哥哥姐姐那样缺吃少喝,但吃着国家粮的父母养育了我们姐弟兄妹四个,加上年老体弱的奶奶,还未成家的小叔,日子也总是捉襟见肘。

那段吃糠咽菜的特殊时期,榆钱是春天必不可少的佳肴。它虽然是菜,却也是那个年代人们的救命粮。缠着小脚盘腿坐在炕上的奶奶,无数次给我讲述解放前榆钱树一次次救了穷苦人性命的故事。而我的母亲也多次唠叨说,榆树是穷人的树,尤其是在闹饥荒的年代,一树榆钱树就是半月救命粮。青黄不接的三月,榆树上那一串串榆钱不知道救了多少人的命。

记得我们生产队麦地旁边都是一棵棵高大的榆树,每年的农历三月份,一阵春风过后,忽然一夜之间,一串串如翡翠般的榆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下随风摇曳。一枚枚鲜嫩的榆钱,翠绿的无一瑕疵,清亮的纤尘不染。纽扣般大小的圆形薄片片,状似铜钱,一簇一簇在枝头招摇,那样地晶莹剔透细密整齐,稍微一碰就会落满手心,薄嫩嫩的生机盎然,在阳光下绿莹莹、香幽幽,仿佛在召唤着:吃我啊!吃我啊!

终于捱到了休息日,招呼了小伙伴们一起去捋榆钱。调皮胆大的孩子嗖嗖爬到树上,一边大把大把地捋榆钱,一边往嘴里塞着吃。有时将长得茂盛的枝条折下来,扔给在树下伸长脖子侯着的小伙伴,大家一哄而上,把抢到的榆钱三下五除二塞进出门前妈妈给的花布兜里,顺手给自个儿嘴里也塞一把。那甜甜的清香,爽爽的感觉,顿时醉人心脾。

兴致勃勃地把战利品放到妈妈眼前,看着妈妈认真地把榆钱的细杆择掉,清洗,放入瓷盆里,然后从擦得铮亮的黑色瓦罐里舀出一碗杂面,倒进瓷盆,放入一小撮盐,用筷子头抖落一点花椒面,滴几滴熟油,细细地拌匀,然后在蒸屉里铺上笼布,把榆钱拌面倒入,盖上笼盖,开始蒸了!盯着钟表,数着时间,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了!终于可以吃了,给盛着榆钱拌面的碗里加入妈妈刚刚烧好的油泼蒜辣子,哇!满屋的榆钱香伴着蒜香诱惑了所有人的味蕾!那甜丝丝,香喷喷的味道吃进嘴里就仿佛咬住了整个春天。

去年春天,一位老乡大姐在郊外采摘了榆钱,送给我一大袋子,好多年没有见过榆钱了,真是惊喜!拿回家迫不及待按照儿时妈妈的做法,制作了榆钱拌面,浇上蒜泥辣子,儿时的记忆便瞬间涌上心头,只是少了一点说不出的滋味。

甑糕

也许我从小就是个吃货吧,抑或是出生在那个特殊年代的缘故,小时候的记忆从来都与吃有关。从小到大最爱吃的食物一定少不了故乡的甑糕。

甑(zeng)糕,关中方言叫zing,山西又叫jin(劲)糕,是陕西和山西特有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糯米、红枣或蜜枣、红豆等置铁甑上蒸制而成。甑糕米枣交融,老幼皆宜,营养丰富,滋补性强,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浓香扑鼻,久食不厌,风味独特。冯玉祥将军把甑糕誉为“平民阶层的燕菜”。很久以前,陕西、山西的人们赶集赴会,都要吃一盘甑糕,回家时还会打包给家人吃。直到现在,我们家乡红白喜事或大的聚会还是会以甑糕为早餐,可见我们对甑糕的喜爱历史悠久。

寒风凛冽的秋冬季节,当一声声抑扬顿挫地“甑糕!泡热甑糕!”的叫卖声响起,我就知道卖甑糕的小贩来了,心里开始挠痒痒,可怜巴巴地望着妈妈,我妈总禁不住我求助,从贴身衣兜里掏出一毛或两毛给我。我小心翼翼地揣着钱,从碗柜里拿个碗,飞奔出门去买心心念念的甑糕。

把钱和碗递给卖糕人,看着他掀开盖在甑上的厚厚棉被,一股香甜的糯米裹着枣香味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色泽鲜艳、红白相间、形色俱佳、枣香浓郁、软糯香甜、味道醇厚的甑糕,还没吃到嘴里光看看就让人沉醉。卖糕人用他特质的又薄又尖的铲子切一下糕,刮到我的碗里,再切一下,再刮到碗里,约摸着够我的钱了,放到他带来的称盘里,“好了,娃,你看,高高的!”我点点头,也顾不上看他的称(其实也看不大懂)端着碗快步回家,哈喇子掉了一地,肚子早都咕咕叫了,就想马上把它吃到肚子里去。

每每吃了甑糕,那一天心情就会特别好,甜蜜的滋味让儿时的我仿佛拥有了全世界。因为糯米是稀罕物,普通的家庭除了端午节包粽子平时是不舍得去买的,所以吃甑糕才显得更难得。

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吃甑糕的机会就多了。记得上了高中后,每次周末回家,我妈都会给我蒸甑糕。

蒸甑糕程序比较复杂,头一天晚上先得泡米,泡枣,泡豆子。糯米65%,红枣35%,豆子可根据个人喜好加或者不加都可。早上起来时,把甑放在锅上,锅里添水,再将浸泡了一晚的糯米、红枣(或蜜枣)铺在甑底。具体地说,要先铺糯米,再铺一曾红枣,如此一层夹一层,共铺七层(四层米三层枣)。铺完后盖上湿布和锅盖,用旺火烧开,上汽后取湿布洒上清水,反复洒水三次,最后用文火焖蒸四五个小时即可蒸好。这样制作的甑糕,不仅层层软硬适度,而且色泽鲜润,吃起来粘甜适口,滋味特美。

甑糕既可以热吃,闷热的夏天也可凉吃,再放上点白糖,哇!那味道,会甜到你的每个毛孔里去。

这些年离开家的日子,特别馋这一口的时候,我会自己制作甑糕。因为嫌麻烦,用了最简单的方法,先把糯米按比例泡好,再把红枣用开水烫2.3分钟,然后放入泡好的糯米中,上蒸屉蒸40分钟~1小时即可。

很多次,我把做好的甑糕带给公司的同事,他们都赞不绝口说好吃,而我觉得还是儿时吃过的甑糕才是最香甜的,那种味道一直深深地镌刻在童年的记忆里。

手擀面

虽然在东北生活了10多年,也喜欢这里的美食,但骨子里最爱的还是家乡的面食,尤其是婆婆做的手擀面,吃过一碗就觉得整个人从里到外都透着舒畅,老滋润了!

每次回家的第一顿饭,必定是婆婆亲手做的手擀面。早早就和好的软硬适中的面,揉得很筋道,擀的薄薄的,切的细细的。红彤彤的臊子菜里有肉,有萝卜,有南瓜,有鸡蛋,有绿油油的青菜,把下好的面捞到碗里,浇上一大勺臊子菜,再洒上一点香菜,拿筷子一搅和,只闻一闻,就让人垂涎欲滴。一碗面下肚,旅途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

婆婆不光臊子面做的好吃,炸酱面,炒面,油泼面,豆角焖面,八宝面(豆子饭,又叫咸饭),就算是一碗普通的揪片都好吃得不得了,每每想家的时候,都会想起婆婆做的面。

出门旅行或顾不上做饭的时候,总会去寻找面馆,也吃过很多写着山西面馆招牌的面,但都觉得没有婆婆做的好吃。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了附近新开的陕西面馆,吃了一碗臊子面,这碗普通的面吃得我泪流满面,也许是太想家了,也许那天师傅的手艺正好贴近婆婆做的臊子面,一下子勾起了我想家的心情吧!

蒸馄饨

说起家乡的美食,总是和面食分不开。

民间素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这一说法,家家户户按人口,客人的多少,准备过年所需的面点。出笼的馒头热气腾腾,来年的生活蒸蒸日上。我家一般也是二十八或二十九蒸馒头,这是年货里必不可少的大事,而这件神圣的大事由我和婆婆来完成。

如果是准备二十八蒸馒头,那么二十七晚上睡觉前,婆婆就会拿出家里最大的那个瓷面盆,按第二天需要蒸的馒头多少把面发好,放到靠近暖气片的地方,盖上小面被子。每每这时候,婆婆都是用一种近乎神圣的神态完成一系列的动作。因为要想蒸好过年的馒头,发面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第二天一早起来,婆婆做的第一件事必定是先去看看昨晚的面发得如何了,觉得可以了,就往里面加面、揉好,盖上面被子,让它再醒醒。这样虽然麻烦,做出来的馒头特别好吃。

简单吃过早饭,我们开始揉面,做各种面点。首先要做的就是捏馄饨,馄饨是我们家乡重要的面点之一,大的馄饨过年是送给亲戚中的长辈的,小馄饨基本就是一个馒头大小的面,是给自己家人吃的,也是大年初一中午的主食。

从我结婚到现在,每年婆婆都会按我家的人口,加上大姑姐家的人口,小姑子家的人口捏馄饨。年轻人不大会做这么复杂的面食,所以婆婆就坚持到现在。她说,等我啥时候做不动了,就不做了!当娘的一片心啊时刻都在儿女身上。

捏馄饨是个技术活,面得硬,还得揉得恰到好处。婆婆按人头先把面剂子分好,把馄饨里需要放的心交给我揉。这个心做法也不简单,把面里加上辣椒面、盐,揉好,擀成薄片,按馄饨的多少做成一个个长条的花型,备好。接下来该好好揉捏馄饨的面剂子了,我揉好一个,递给婆婆,她快速地再复揉一揉,捏成一个圆形,把我备好的心放进去一个,一步一步捏成一个馄饨的形状,然后放到铺好的布上再去醒。

虽然我每次都认真地去学婆婆的捏法,无奈手太笨了,总也捏不出婆婆那么好看的馄饨。

不大一会儿,所有的馄饨都捏好了,我赶紧准备开火,坐大锅烧水。等水开了锅,先前捏好的馄饨也醒得差不多了(不能醒太过,否则形状不好看),把蒸屉上抹上油,一个个馄饨摆好放上,盖上笼盖,蒸4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锅了。

掀开锅盖的那一刻,我们其实是提心吊胆的,总怕包在馄饨里的心不能完美地露出来。看到一屉屉热腾腾雪白的馄饨,裂开嘴,露出红彤彤的心开心地笑着,仿佛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的日子,我们终于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这边锅里蒸着馄饨,那边我们继续揉面,做馒头,做包子,做花卷,常常要忙上一整天,才能把过年需要的面点全部备好。

做好全部的面点,晾凉了,婆婆把馄饨,馒头,花卷分成三份,我们留一份,大姑姐小姑子一家一份,我们这一天的工作才真正完成了。

离家的日子,总是想起和婆婆一起做面食,一起蒸馄饨蒸馒头的点点滴滴,想起那热气腾腾的厨房和家的味道。

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时候只是一口家乡饭就会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家的念头总是和故乡的味道连在一起,那么深刻,那么让人怀念。

也许,故乡的味道就是那记忆深处妈妈的味道吧!

(责任编辑: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李竹青

微信号:gushancuizhu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0)

相关推荐

  • 焦玉霞||【散文】 家乡的榆钱树

              家乡的榆钱树 文/焦玉霞 春天来了,万物生发.树木,赶趟似的生出嫩芽. 柳树.杨树.槐树.榆树--是乡村最常见的,也是春季最具诱人的树.刚刚生发的叶子,有眯眼笑的,有含羞欲展的,有 ...

  • 「美文选粹」紫丁香丨心里不可触摸的痛

    作者简介 紫丁香,原名郭少华,供职运城艺校,喜欢读万卷书,也喜欢行万里路:徜徉于书海 ,也留迹于山水.追求性灵的自由,也向往一切美好的存在-- 文学 心里不可触摸的痛 作者:紫丁香 就像做了一场梦. ...

  • 「美文选粹」紫丁香丨深的夜

    作者简介 紫丁香,原名郭少华,供职运城艺校,喜欢读万卷书,也喜欢行万里路:徜徉于书海 ,也留迹于山水.追求性灵的自由,也向往一切美好的存在-- 文学 深的夜 作者:紫丁香 公园里,顽童的嬉闹声渐稀渐远 ...

  • 「美文选粹」李洋丨防控队协奏曲

    作者简 李洋,四川省平武县南坝中学教师,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文学 防控队协奏曲 作者:李洋 午后,江油关镇细雨点点,仿若天宇垂泪,人们原本潮湿的心又多了不少寒意.肆虐的疫情给节日的天空蒙上了厚厚的阴 ...

  • 「美文选粹」紫丁香丨勇者无惧——致敬最美逆行者

    作者简介 紫丁香,原名郭少华,供职运城艺校,喜欢读万卷书,也喜欢行万里路:徜徉于书海 ,也留迹于山水.追求性灵的自由,也向往一切美好的存在-- 文学 勇者无惧 作者:紫丁香 致敬最美塑造者 孔子曰&q ...

  • 【美文选粹】绿萍丨疫中杂记

    作者简介 绿萍,女,原名孙志平.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文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现就职于山西省文水县教科局.曾在<山西文学>.<贵州文学>.<浙江文学& ...

  • 【美文选粹】吴坚丨中条之美,美在审美

    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吴坚,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现就职中条山集团公司.娃自幼酷爱文字,钟情艺术,徜徉山水,渴望红袖.准"理工男" ...

  • 【美文选粹】李鹏丨生如夏花

    心灵 文字 生活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文学天地 生如夏花 李鹏       匆匆夏至已过数日,若说现在正值盛夏是一点也不为 ...

  • 【美文选粹】陈永安丨父亲的奖状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陈永安:1963年生于山西万荣.曾在<山西文学>.<百花园>等刊发表小说八十余篇,著有短篇小说集<两个人的村庄& ...

  • 【美文选粹】李鹏丨夏夜喜雨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夏夜喜雨 李鹏 此时此刻,我静静地坐在窗前聆听夏夜的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