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缘 起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作为源头存在的智慧经典,而我本人也是从事传统文化推广的事业,因而有必要加强自己的学习。
道德经,格言小段式,总共81小段,自古以来有太多人对道德经有注解,道德经本人通读过一遍,就像一面镜子一样,照见的是自己的生命层次。有人研究,道德经有精密的系统架构,在我这段时间的学习解读中,并不做考虑。我学习的顺序上,也来颠倒一下,从最后一章开始,一直学到第一章,每次只学习一章,如果有时间的话,每天都学习一点。
正文
8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字词解
信:如实
言:一是作为沟通的口语化的语言,也有可能是作为文章表达的语言文字。本质上两者并没有区别。
美:这里并不是取美观、美丽。而是说经过了装饰、修饰,而达到的一种精美、华美的状态。
善者:善良的人,更确切地应该是行善的人。
辩:争辩,这里说的是行善而求善名
知:做名词是“智慧”在本句中这样翻译是不合适的。
所以在这个知上可以有一个重新认识本句话的契机。
【知者不博:这里的“知”并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呢?如果这里是省略了知(道)者不博。这句话就可以重新来诠释了。因而体悟到道的人,就不去博览群书,或者寻求广博的经历,而那些还在广泛涉猎的人,还是在探索中,并不知“道”。这样解释,就很通顺了。】
圣人:得道的人
积:积累
为人:为他人着想、做事情
与人:送给别人东西
既以:竭尽全力用来
天道是让规则更顺畅的运行,而不去妨碍规则的运行
圣人之道是为天下众生做好事,而不求取因做此事而得的名声、权势及财富等。
句解
如实的话,不怎么中听
中听的话,并不怎么符合事实
真的做好事的人,不会到处宣扬
喜欢谈善事的人,并不会脚踏实地做好事
悟道的人,并不去广泛地去求取
还在广泛涉猎的,并没有悟道
圣人不积累自己的东西,对于外物没有占有之心
全力为他人着想、做事情,自己的内在就越充实
全心全意给予别人、为他人付出更多,自己得到的也就越多
天道是让自然法则运行更流畅,而不妨碍自然法则的运行
圣人之道是为天下大众谋福利而不去争得自己的好处
延伸
道德经文字是非常精炼的,虽然是一小段,但是整个一段内涵是丰满的,完整的。因为是最后一段,说明了圣人之道之用。
圣人之道,是一种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这种精神体现在为人上是言信之善者,处事上为善不积。
△△△
在 上 海 的 日 子 钢筋水泥,诗意栖居
小山 「 suiyi2598 」他愿意和你,一起探索、实践
如何坚定、勇敢、智慧、幸福地,生活于这个世界,用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