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笔和你的脑袋都会生锈

我的笔和你的脑袋都会生锈

亲爱的孩子们:

前几天学校的“教师节朗读大会”老师写了一首反映“一中精神”的朗诵诗,演出结束后,很多人都很欣赏这个作品,问我灵光一现的灵感来源和具体的创作时间。

其实灵感很简单,我对于一中的热爱,没有什么灵光一现。创作的时间也很短,三个晚上,而且其中查阅校史资料用了两个半晚上,具体去写只用了半个晚上。

很多人都会不解,没有灵感,怎么可能,硬写吗?

因为对于写作,我一直非常相信一位自媒体作者说过的这样一段话“写作这东西,貌似拼的是才华,其实拼的是稳定,如果这是你擅长的,你就不能靠灵感来维持。就像一个面包店的师傅,客人都在柜台等了,你却说,不好意思,我今天没灵感,做不出来……”

因为我每天都在写,所以我不怵写作。我相信我的大脑对于语言的架构能力会越来越熟练,我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素材和阅历。我不大喜欢选择一个合适的环境去等灵感,我总是习惯于在习以为常的秃笔下,将日积月累的汗水绘成黄金。

我知道,我的汗水必须先于我的灵感出现,就像我想要体会风的感觉,我就先得迈开双脚。我努力奔跑了,我才能看到风景,我才能描摹风景。

当然对于奔跑而言,这条道路也是漫长而需要坚持的勇气的。高中时我基本上每周能坚持三篇随笔大概2000字左右的写作量;上大学后这个数字大致扩展到了3000字;参加工作后,无论多忙,我每天都会坚持写1000字左右,一周的创作不会少于5000字。

2016年秋天到现在的两年时间,除了日常的班级管理、日常教学,我写作了200多篇原创作品,将近100万字。

我过去和大家说过,当你足够热爱一件事并愿意为之努力的时候,它也会回报给你很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比如这两年零零星星的稿费收入,让我捉襟见肘的穷书生生活,偶尔能小小的体会一下享受的滋味。

最为主要的是,越写越多之后,其中会有一种必须要干成一件事的冲动和稍纵即逝的危机感,会激励我写下去。

我知道我不能停下手中的笔,停下了它会生锈。

我想,你的大脑也一样,停下了它也会生锈。

你不能给它放纵的机会,不能任由懒惰的思想指挥自己的行为。

你必须学会慎独,在没有人督促的时候也能做好自己;你必须自砺,用实际行动磨练自己的意志;你必须努力,强迫自己做自己必须要做的事,且认真的去做。

大家高三的学习,貌似拼的是智商,其实拼的是稳定和努力。你不能靠灵光乍现的念头和一时兴起的汗水支撑你的学习状态。无论喜欢不喜欢,习惯不习惯,愿意不愿意,它都是你此刻的使命,你必须坚持下去。再精雕细琢的一块砖头,也不可能搭建出伟大的建筑,再笨拙的石块,积攒的多了也会成为强大的堡垒。

《阿甘正传》,中有一句话: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我一直都认为,那些天赋异禀的天才是不多见的,作为正常人的我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努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古训,谁都无法否定。

高三之路,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说这一年的成功有什么不二法门,我更愿意相信这样的话:

天才的间歇性自虐,远比不上普通人的持续性自律。

我们需要的就是“坚持”二字,记住否则的话“我的笔和你的脑袋都会生锈”

你们的老任

2019年9月14日

理想  情怀  温度

一个教育者的心路点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