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自毁良将(17.4)
相关推荐
-
此物最相思(第362章)
对李豫来说,收复洛阳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当他带着儿子李适随父亲李亨.祖父李隆基逃离长安时,他的妻子沈珍珠却被留在了长安. 长安沦陷后,李唐皇室大多惨死叛军刀下,而年轻貌美的王妃.宫女们则被大批大 ...
-
决定唐朝生死存亡的一战:八小时斩首六万,为大唐续命一百五十年!
公元755年12月,唐玄宗晚年机关算计,聪明反被聪明误,导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也有有史以来唐朝所经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次叛乱,安禄山率 ...
-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导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 ...
-
郭子仪借兵回纥收复长安,代价惨重:大唐公主受辱,百姓遭劫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改变大唐王朝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藩镇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联合起兵发起叛乱,仅仅用了35天,叛军长驱直入就攻占了大唐东都洛阳. 随后,安禄山指 ...
-
此物最相思(第361章)
自757年2月平定了李璘的谋反后,李亨加快了收复长安.洛阳的步伐. 早在2月末,李亨就派遣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向回纥借兵.回纥答应了,条件是让李亨将次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昆伽阙可汗,将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昆 ...
-
大唐命运转折战:香积寺之战,铁骑对陌刀,4个时辰斩首六万余!
<资治通鉴·唐纪>中有记载:"自午及酉,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从午时至酉时,短短4个时辰,斩首6万余众.这状况想也知道,定是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那么这到底说的是 ...
-
即将收复京师时,太子跪着向大将请求:千万不要劫掠百姓
公元757年,饱经安史之乱的唐朝迎来了曙光,在这一年正月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借此契机,在灵武的唐肃宗终于集结兵力,甚至邀请了回纥的骑兵,在八月开始发动对长安的作战.也就是说,在逃亡一年多之后 ...
-
第十七回 自毁良将(17.1)
话说自"贞观之治"以来,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很多郡县无兵可用,导致对安禄山之叛乱毫无应变能力,因此安禄山之叛军在河北道二十四郡横行无忌,并得以长驱南下,势如破竹,一路上几乎没有遇到 ...
-
第十七回 自毁良将(17.3)
却说当日东宫侍者李静忠追随太子李亨至马嵬驿,亦参与杀杨氏兄妹之兵谏.他怕玄宗日后一一报复,急欲找个新靠山,遂暗中献计于太子道:"太子应从圣上麾下分出部分兵马,北至朔方,然后号召天下英雄,以谋 ...
-
第十七回 自毁良将(17.2)
却说玄宗一行车驾到了马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十余公里处),途中将士饥疲,却见杨国忠.杨贵妃等仍旧作威作福,吃香喝辣,由此军心躁动,深恨杨氏兄妹误国,不肯再行.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见兵变在即,忙请杀杨国忠父 ...
-
第十七回降夏主荡平巴蜀击元将转战朔方
却说太祖封功臣后,又赐宴三日,宴毕,群臣入谢,太祖赐坐华盖殿,与论开国原因,怡然道:"朕起乡里,本图自全,及渡江后,遍览群雄,徒为民害,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以昏庸败.友谅恃强 ...
-
《明医演义》第十七回:三仙下棋,松树园梦游药王殿;五鬼上坡,桶冈寨夜闯齐云山(六)
作者:江西省崇义县康氏一堂元中医馆康忠义 话说吴老汉问匡一,有的道长练功的时候口中念念有词,这是怎么回事? 匡一答道:这位道长这样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在练功 匡一望着渐渐西沉的太阳,笑着说道:看来我们今 ...
-
【红楼梦分回导读】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红楼梦分回导读]重温经典·常读常新 导读:刘莉莉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参考版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汇校,万卷出 ...
-
第十七回
柳军师地雷坑魏郗夫人承宠妬人 词云: 一味心雄气霸,谁肯平分天下.血战自年年.何日放牛归马.速罢,速罢,早己杀人盈野. 又云: 何事最难忍耐,独有夫妻恩爱.夺去一些时,便觉无(以下缺字) 右调< ...
-
第二十七回
梁武帝琅邪阅武毗迦那枯树出身 词云: 战胜知无敌,巡游明有功.一时意气直凌空,自要一番威武,展雄风. 失足忘趋避,迷心入瞽聋,赖他检点妙机锋,方悟来时去处,有真踪. 右调<南柯子> 话说梁 ...
-
第十七回破釜沈舟奋身杀敌损兵折将畏罪乞降
却说项羽杀死宋义,携首出帐,举示大众,且号令军中道:"宋义与齐私通,谋叛楚国,我奉楚王命令,已把他斩首了."众将士已多怨义,更见羽奋髯如戟,振喉如雷,仿佛与黑煞神相似,顿令人人生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