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命运转折战:香积寺之战,铁骑对陌刀,4个时辰斩首六万余!
相关推荐
-
安史之乱打了七年,本可以轻松平乱,却被拖延数年熬死两代帝王
原创阿斗不傻2021-06-04 21:21 引言: 颠覆大唐国运的事件是什么?当然是让开元之治戛然而止的安史之乱. 一场持续七年两个月的叛乱,让曾经君临世界的最强帝国,元气大伤,从巅峰沦落. 而这其 ...
-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导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 ...
-
第十七回 自毁良将(17.4)
唐肃宗至德二年(西元757年),安禄山坐镇洛阳宫中,此时其目疾恶发,双目完全失明,性子日益暴躁.因体格肥硕,安禄山每日出入宫中,须有六个宫女前后左右扶持.他此时已被女色掏空了身子,但仍酷好杯中之物,每 ...
-
安史之乱中,回纥两次抢劫洛阳,唐朝亲王、大将为何却旁观不动?
唐朝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在发动叛乱后,仅用不到一年时间,就先后攻下洛阳和长安,大半个北方都陷于叛军的铁骑下. 要不是张巡死死守住睢阳(今河南商丘, ...
-
此物最相思(第361章)
自757年2月平定了李璘的谋反后,李亨加快了收复长安.洛阳的步伐. 早在2月末,李亨就派遣仆固怀恩出使回纥,向回纥借兵.回纥答应了,条件是让李亨将次女宁国公主嫁给回纥昆伽阙可汗,将仆固怀恩的女儿嫁给昆 ...
-
决定唐朝生死存亡的一战:八小时斩首六万,为大唐续命一百五十年!
公元755年12月,唐玄宗晚年机关算计,聪明反被聪明误,导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这也有有史以来唐朝所经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一次叛乱,安禄山率 ...
-
即将收复京师时,太子跪着向大将请求:千万不要劫掠百姓
公元757年,饱经安史之乱的唐朝迎来了曙光,在这一年正月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杀害.借此契机,在灵武的唐肃宗终于集结兵力,甚至邀请了回纥的骑兵,在八月开始发动对长安的作战.也就是说,在逃亡一年多之后 ...
-
唐朝最血腥的胜仗:八小时斩首六万,为大唐续命一百五十年
755年12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举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叛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唐玄宗则逃往蜀地,已经建 ...
-
先战而后求胜:大唐如何打赢香积寺之战,血战复长安?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做到"先胜而后求战".可是,世事未必尽如人意,如果我们不得不"先战而后求胜"时,我 ...
-
香积寺之战:决定大唐命运的一战!回鹘铁骑犹如天兵天将
安史之乱是大唐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为了平定安史之乱,大唐可以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在联合了回鹘骑兵的情况下,才收复长安洛阳二京,最终镇压了叛军.回鹘骑兵淌血卖命自然不是做慈善 ...
-
平夏城之战——四十万夏军倾覆下宋夏百年战争的命运转折
"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宋史·列传·卷八十七> 北宋仁宗时期,过去一直臣服于李氏大唐,乃至在五代十国时期都对后 ...
-
越南历史:白藤江之战,击败蒙古铁骑
越南历史:白藤江之战,击败蒙古铁骑 关键词:蒙古军与越南战争.白藤江战役 前因: 陈遗爱之死:元朝扶持的傀儡陈遗爱被陈朝处死,恼羞成怒的忽必烈誓要征服越南 公元1285年,蒙古军队第二次从越南败退,率 ...
-
香积寺之战:唐军战胜安史乱军的决定性战役
安史之乱在公元755年爆发,虽然长安等城市相继失陷,但唐军依然在顽强奋战.战斗双方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苦苦作战,几乎难分胜负. 如果非要找一个转折点的话,那应该是在757年发生的香积寺之战,这场重大的 ...
-
用春秋时期的古战法到唐朝打仗,能否战胜安禄山叛军?大唐宰相房琯“收复长安”之战
756年,安禄山爱将安守忠在咸阳迎战大唐军队,看到唐军阵容后不禁大惊:"我该不是在跟春秋时期的军队打仗吧?"原来,唐朝大军的正面竟然是2000辆战车.这分明是春秋时流行的车战之法, ...
-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大唐武德三年七月,唐军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出关进攻王世充.王在刘武周.宋金刚被歼灭时就已预料到唐将以郑为下一个目标,因此早已做好了动员准备.按照当时唐郑的军事对比,郑虽然稍弱,但胜在本土作战,又采守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