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界认为,继恐龙时代终结之后,第六次“大灭绝”或将来临

在过去的30多亿年前,自从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生命体之后,无数新物种的演化、诞生、以及繁荣,几乎就充斥了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在一个地质时代周期内,与新物种大爆发相对应的,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生物大灭绝。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那么,什么是生物大灭绝呢?

简单来说,当新物种的诞生速度,与物种的消失速度之间,一旦打破了动态的生态平衡,即物种的消失速度,远远超过了新物种的诞生速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认为生物大灭绝出现了。

大灭绝一旦形成,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短暂的时间内,会造成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物种,彻底的消失灭绝。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物种演化至今超过3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一共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

第一次发生在,距今大约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奥陶纪是海生无脊椎动物,真正达到繁盛的时期。科学家推测,奥陶纪大灭绝是因为受到外太空伽马射线的影响,使得地球生态遭到破坏,直接导致超过85%的物种灭绝。

第二次发生在,距今大约3.74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那个时期正是以鱼类为主的脊椎动物空前繁盛的时期。泥盆纪晚期,地球气候变冷,海洋退却,直接对海洋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第三次发生在,距今大约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也是最具毁灭性的一次大灭绝,直接导致95%的地球生物灭绝。根据现代科学家的推测,造成第三次大灭绝,很可能是因为地壳运动,造成火山爆发,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地球气候改变,海洋含氧量降低等一系列原因。

第四次发生在,距今大约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在这一时期,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快速发展。而这一次的大灭绝,也正是气候环境的突变,使得爬行动物遭到重创,这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

而最后一次大灭绝发生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这一次的大灭绝,直接造成统治地球长达1.4亿年的恐龙彻底灭绝。对于白垩纪大灭绝原因的推测,最有力的学说就是小行星撞击假说。

我们人类不断去探索这些隐藏在时代中的真相,不仅仅是给我们带来科学上的研究,更应该值得我们人类去反思和警惕。

地球上出现了五次生物大灭绝,不管是奥陶纪的伽马射线推测论,还是二叠纪的火山爆发学说,又或者是白垩纪的小行星撞击假说,它们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大幅度改变了地球的生态环境,这才继而导致大灭绝的开始。

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人类自诩为地球的主人,却对地球资源毫无节制地开采滥用,大肆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物种的濒临灭绝,甚至是已经灭绝,难道我们人类不应该去反思吗?

所以,有很多学者提出,继恐龙时代之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已经悄悄地来临,而我们人类尚不自知。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

2018年11月14日,更新后的《IUCN红色名录》显示,一共收录了96951个物种,而其中,有26840个物种都濒临灭绝。这些濒临灭绝的物种,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它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被我们人类给破坏了。

更有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截止2019年,地球上的昆虫种类数量,已经不足过去总数的六成,而且现在,仍然还在以每年2.5%的数量递减,按照这样的趋势,那么不用100年,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再也看不到任何一只昆虫。

我想,这些数据都值得我们去深思,如果再不停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那么下一次更新后的《IUCN红色名录》上,会不会出现我们人类的名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