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学·大荔故事·张爱玲】褡裢丢失之后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35

褡裢丢失之后

原创/张爱玲

东汉村背靠鉄镰山,108国道南北贯通,洛惠渠东西穿行,山清水秀,绿树成荫,民风淳朴,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在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

马相坤,马茂坤兄弟家住东汉村,务农为业,在村口开着一家旅店,对待住宿客人热情招待,若亲人一般。店里生意很是红火,回头客特别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阴沉沉的,伸手不见五指,雨哗哗下个不停,人都已经安歇了。马相坤、马茂坤两兄弟收拾完刚准备休息,突然门外传来“嘭嘭”的敲门声,“天这么晚了还有人来投宿啊”马相坤说着走出去。

借着昏暗的灯光,马相坤看到门外一人衣衫湿透了,水滴答滴答往下落,他赶快把客人让进屋,打来热水洗漱一番,方知这个是风尘仆仆从山西来的客人。第二天早上,马茂坤拿着客人烘干了的衣服送到客房。

两天后客人退房了,马相坤去收拾客房,发现柜子里有一个褡裢,打开一看吓了一跳,金灿灿的金条,白花花的的银子出现在眼前。他赶快叫来兄弟马茂坤,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怎么办,客人丢了褡裢一定非常着急。可去哪里找呢?兄弟俩为难了,不能漫无目的的寻找,更不能大张旗鼓地嚷嚷,这样容易让不良之人钻空子。

“没事,咱不能声张,客人丢了一定会回来找的,咱一定要保管好,千万别弄丢了。”马相坤对兄弟说。

客人丢回到山西,发现褡裢不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回忆起那天走过的路,住过的店,可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遗失了。再说总不能一家家寻找吧,就是找到那么多钱人家会承认么?客人只能自认倒霉,苦笑摇头。

从此,这个褡裢成了兄弟俩的负担,这么多钱藏在那里保险呢?兄弟俩想了许多办法,都觉得不安全。“炕洞!”马茂坤叫道,“对,夏天炕洞最安全了,贼不会翻那里的。”兄弟俩小心翼翼把褡裢用包袱包起来放在炕洞里。

冬天很快来临了,褡裢藏哪里安全又成了兄弟俩的问题,他们环顾房子四周,发现房梁上的间隙比较隐蔽。兄弟俩搬来梯子,把褡裢藏得严严实实。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匆匆而过。马相坤兄弟俩为这个褡裢可真是绞尽脑汁。移来搬去,丝毫不敢让褡裢和里面的东西受到损失。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时隔多年之后,山西客人偶尔又住在马相坤兄弟俩的店里,闲聊时说起丢失的褡裢。

马茂坤闻听很是激动,忙询问里面都有什么,客人说是银子。马相坤着急地问道:“里面有多少银子?”客人一五一十据实相告。兄弟俩一听乐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到失主了。”马茂坤从炕洞里拿出褡裢,客人一眼认出,兴奋地叫起来:“天哪,这么多年了,我以为早都没踪影了,没想到还能找到。”说着拿出一半金银相赠。

马相坤兄弟执意不收,马茂坤对客人言道:“兵荒马乱的年月,匪患成灾,饥荒连年未敢动一丝一毫。日夜为金银担心,怕客人找来丢失,要有分金意思,何苦等到今天呢!”

山西客人看着兄弟俩,感激涕零,不迭称赞:“你们真是诚实守信,热情待客,一定会生意兴隆的!”说完转身出门离去。

客人一路被兄弟俩拾金不昧的精神感动着,他打造巨大匾额,请人上书“拾金不昧”,敲锣打鼓赠送马相坤,马茂坤兄弟俩。

东汉村人知道了这件事,对着兄弟俩交口称赞,说他们是东汉村的骄傲,是村人学习的榜样。

往期回顾:
【散文·张爱玲】阳光下的老妈
【大荔文学·大荔故事·张爱玲】黑蛋娶亲

作者简介

张爱玲,中学高级教师,渭南市作协会员。《沙苑》编辑,茶余饭后喜欢笔耕,2005年开始发表作品,已有多篇小说散文诗歌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字婉约细腻,崇尚真情,有感而发。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邢根民

顾问:马行健  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主管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投稿邮箱:879101005@qq.com

备注: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