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144)庸人崛起,志在财币

(0)

相关推荐

  • 023卷21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后汉书>卷21 任李万邳刘耿列传第十一 任光字伯卿,南阳宛人也.少忠厚,为乡里所爱.初为乡啬夫,郡县吏.续汉书志曰:"三老.游徼,郡所署也,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署啬夫 ...

  • 探秘:汉耿弇屠三百城未遭谴责,而吴汉仅屠成都便遭光武帝怒斥

    作者:许云辉 (刘秀,汉光武帝) 公元36年11月,东汉名将吴汉降服白帝公孙述部将延岑,顺利攻取成都.入城后,他先砍下已伤重身亡的公孙述首级传送洛阳光武帝,继而将公孙述妻儿子女诛杀殆尽,再把降将延岑灭 ...

  • 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即使是位面之子刘秀,狼狈起来也如同丧家之犬。

    原创 敖让 资治通鉴读史悟道 2020-03-11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淮阳王 更始二年 公元24年 弇闻大司马秀在卢奴,乃驰北上谒:秀留署长史,与俱北至蓟. 王郎移檄购秀十万户,秀 ...

  • 《光武中兴》之十一:刘秀消灭王郎

    蓟中混乱时,耿弇与刘秀就跑散了.他向北走到昌平,见到了父亲耿况,劝说父亲攻打邯郸.当时,王郎派遣将军到上谷.漁阳等地调发军队,北部州郡疑惑,多数想服从他.上谷功曹寇恂.门下掾闵业劝耿况说:" ...

  • “大司马刘秀引兵东北拔广阿”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大司马刘秀引兵东北拔广阿.秀披與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 ...

  • 《光武中兴》之九:更始帝进长安

    更始二年(公元24年)二月,更始皇帝刘玄从洛阳出发,迁都长安.当初,京城及附近豪杰,假借汉军名号,参加诛杀王莽,都希望能封侯拜将.申屠建斩杀了王宪,扬言说:"长安人十分狡猾,共同杀了他们的主 ...

  •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十)

    (十) 夏,四月,留将军邓满(人名)守(围困)巨鹿.进军邯郸,连战,破之.郎乃使其谏大夫杜威(人名)请降.威雅称郎实成帝遗体(遗留的孩子),秀曰:"设使成帝复生,天下不可得(就算成帝复生,照 ...

  • 读通鉴(144)争臣的口水

    读通鉴(144)争臣的表演 解读:魏国争臣很多,却也是同样这一批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而只是徒费口舌. 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 春,正月,戊子,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丁巳,皇太后郭氏殂.皇帝数次 ...

  • 读通鉴(25)赵国的崛起

    读通鉴(25)赵国成为人才汇集地 注:这个阶段,秦国最大的对手,齐国被燕国给破灭,秦国可以安心对付周边的几个国,经过试探,赵国是硬骨头.赵惠王胸怀宽广,所以人才流入较多,乐毅在赵国靠威名就能震住齐燕. ...

  •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读通鉴(251)没有同一利益就没有同一认知 嘉平二年庚午,公元250年 夏,五月,以征西将军郭淮为车骑将军. 当初,会稽人潘夫人有宠于吴主,生少子孙亮,吴主有偏爱.全公主既与太子孙和有矛盾,想要预先自 ...

  •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读通鉴(250)高平陵之变 嘉平元年己巳,公元249年 春,正月,甲午,皇帝谒高平陵,大将军曹爽与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皆跟从前往.太傅司马懿以皇太后令,闭诸城门,勒兵据武库,授兵 ...

  •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读通鉴(252)曹操以力胜而得天下,司马懿以治胜而得民心 嘉平三年辛未,公元251年 春,正月,王基.州泰攻击吴兵,皆攻破,降者数千口. 三月,任命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夏,四月,甲申,任命王昶为征南 ...

  •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读通鉴(249)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春,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进击柤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王位宫数次侵叛,督诸军征讨:位宫败走,毌丘俭于是屠丸都,斩 ...

  •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性价比

    读通鉴(253)三个国家的权臣比对 嘉平五年癸酉,公元253年 春,正月,朔,蜀汉大将军费祎与诸将大会于汉寿,郭修在坐:费祎欢饮沉醉,郭修起身而刺杀费祎,刺杀成功.(这个人准备刺杀刘禅的.) 费祎生性 ...

  • 读通鉴(248)博弈的平衡点

    读通鉴(248)末大必折,尾大难掉 魏国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的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亲,必树异姓以明贤贤.亲亲之道专用,则其政治败坏得也微弱:贤贤之道偏任,则其敝也劫夺.先圣知道其中道理,故 ...

  • 读通鉴(254)曹魏被落井下石

    读通鉴(254)曹魏为何没有忘身捐躯以扶纲常的重臣? 感悟:天下所有做大事的人,实际上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最初所得靠什么?之后维持凭什么?得天下不以道,守天下不以仁,用人才不以礼,这是曹魏这个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