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历史人物——苏洵(唐宋八大家)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二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苏询的散文多为论辩文,字字珠矶,句句珍宝;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苏洵在谱学领域贡献巨大,他创造了现代修谱方法之一的苏氏谱例,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地方和姓氏的修谱范例。人物生平青年游荡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出生于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苏洵少时不好读,由于父亲健在,没有养家之累,故他在青少年时代有点象李白杜甫的任侠与壮游,走了不少地方。”北宋祥符九年(1016年),约于此年苏洵开始读书,学习断句、作诗文但没有学会就放弃了读书。北宋天圣六年(1027年),苏洵与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氏结婚,程氏时年18岁。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苏洵尚未发奋读书,终日嬉游,不知有生死之悲。程夫人生长女但未满一岁夭亡。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苏洵仍未发奋读书,其父“纵而不问”。北宋天圣八年(1030年),苏洵游成都,于重九日至玉局观见青城山张仙师画像,用身佩玉环换回安置于家中,每日旦起焚香祷告祈求得子,是年冬生长子景先。发愤读书北宋明道元年(1032年),苏洵母亲史氏病故,葬于眉山县修文乡安道里苏氏祖坟。苏洵第一次上欧阳内翰书说:“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岁始知读书,从士君子游。”时间实已太晚,何况一开头的时候,态度又不很认真,仗着聪明,看看与他同辈的人,都不见得比自己高明,以为读书没有什么难。但是到第一次应乡试举人,他却不幸落第。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再搬出几百篇自己的旧作细读,不禁喟然叹道:“吾今之学,乃犹未之学也!”愤然将这批旧稿,一把火烧个干净,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文来从头再读,继续穷究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并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此时,苏洵已二十七岁。所以欧阳修作墓志铭,张方平作墓表,史本传皆言:“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生儿育女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老泉自序二十五岁,始知读书。程夫人生次女。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苏洵发奋读书,立下壮志。程夫人生-,因排行第八古称“八娘”北宋景佑三年(1036年),在家继续发奋读书。程夫人生次子苏轼。兄长澹居家中,仲兄苏涣为开封士曹官有两子两女。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苏洵去京师礼部考取进士,未被录取。长兄澹病逝于家。北宋景佑五年(1038年),苏洵次年又举茂才异等不中,返回家中,继续闭门苦读。长子景先年仅八岁而亡。增广见闻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苏洵居家竭力苦读,考究古今治乱得失。程夫人生幼子苏辙。是年苏洵到阆州(现在的四川阆中县)去探望在那儿做官的哥哥苏涣,看到哥哥治理地方成绩很好,颇受感动,不久东下出夔州巫峡,顺流而到荆州(现在的湖北襄阳县)一带,游学各地,结交有学问的师友,增加不少见闻和人生经验。北宋宝元三年(1040年),苏洵经过五六年的刻苦研读学问已成,仲兄苏涣从开封士曹移任阆州通判。教子读书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苏洵在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并教授苏轼读书。是年苏洵次妹病亡。北宋庆历三年(1043年),苏洵送苏轼入天庆观北极院小学读书,以道士张易简为师。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苏洵居家读书,教授苏轼。是年离家出外游学,自眉州出发到嘉州,游峨眉山,然后顺流而下从夔州巫峡下荆诸,准备前往京师。程夫人在家教授苏轼范滂专。北宋庆历七年到至和二年(1047年到1055年),苏洵继续居家读书,考究古今治乱得失同时教授苏轼和苏辙读书,年间苏洵的-八娘在舅父(公公)家遭受-,苏轼的表兄也就是八娘的丈夫助虐,忧愤而死,苏洵苏轼苏辙与程浚及程之才断绝来往。苏洵也多次远游,和成都-张平交好,张平曾欧阳修举荐苏洵,未果。三苏游京北宋嘉祐初年(1056年),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在京期间,认识了保聪禅师,“予在京师,彭州僧保聪来求识予甚勤,及至蜀,闻其自京师归,布衣蔬食以为其徒先,凡若啊年,而所居圆觉院大治。”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推托有病,不肯去应诏。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苏洵带领全家乘船沿岷江而下,东出三峡,走水路进京,在丰都参观了仙都观,传说这是阴长生升仙的地方,写有《题仙都观》诗凭吊这个仙人。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后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撰礼书《太常因革礼》。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七月,日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是月命苏洵去礼院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太常因革礼书,是月仲兄苏涣出知涟水军,未行提点利州路刑狱,苏洵父子于西郊送别。八月苏轼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及殿试。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十一月苏轼辞别父亲去凤翔赴任。北宋志平三年(1066年),三月,《太常因革礼》编撰完成。苏洵所著《易传》尚未完成即病重,命子苏轼述其志写完《易传》。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京师,时年58岁。六月具官船载洵由苏轼苏辙扶护出都城,苏轼妻王弗灵柩亦随载而行,自汴入淮溯江而上抵江陵,十二月入峡延水路于第二年四月护丧还家,十月二子尊父命于其母合葬。苏洵苏轼苏辙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苏洵心术《心术》是北宋文学家苏洵所作《权书》中的一篇。这篇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为核心,所以标题为“心术”。其中包含着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但也有诸如“怀其欲而不尽”、“士欲愚”之类的封建权术。全篇段落分明,井井有条。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因而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到地方管理财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军,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中央。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严令将帅不得专兵,甚至外出作战,也必须按皇帝颁发的阵图行事。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样的措施虽然杜绝了军阀拥兵作乱,但是也造成军事上的衰颓。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实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现象严重,贵族占有大量土地,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 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他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私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这时期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间题的军事专著,这篇文章是其中的一篇。历史评价毛泽东评论道:“看何等渊谷。若大河深溪,虽有勇者,如不善水,无由跳越。此等皆书生欺人之谈。”曾巩:“其文言当世之要,颇喜言兵”。“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欧阳修:“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叶梦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以上内容由"随风"分享。]苏洵相关

三苏祠和墓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三苏园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中国历史上大器晚成的十大著名人物() (第10位)人物关系:父亲:

苏序 (973~?)儿子:

苏轼 (10371101) 北宋著名文学家

儿媳:

王闰之 (10481093)

王弗 (10391065)

孙子:

苏过 (10721123)

苏迨 (10701126)

苏迈 (10591119)

苏辙 (10391112) 唐宋八大家

孙子:

苏迟

曾孙:

苏简

苏适 (10671122)同年(公元1009年)出生的名人:

李觏 (10091059) 北宋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

唐介 (1009~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兴安

龚鼎臣 (10091086)山东省泰安东平县同年(公元1066年)去世的名人:

宋庠 (9961066) 宋朝宰相,杞县五状元河南省开封市杞县

吕大忠 (10201066)陕西省西安蓝田

(0)

相关推荐

  • 东坡故事10:苏轼的终身遗憾,子欲养而亲不在

    公元1057年,对于三苏父子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三月,他们扬名京师,成为北宋文坛和政坛的明星:四月,挚爱的亲人还没来得及分享他们的喜悦就驾鹤西去. 春闱结束后,苏轼按照惯例拜访了主考官欧阳修,欧 ...

  • 东坡故事22:苏洵大骂王安石为奸臣,苏轼却认为太过分了

    王安石是北宋政坛颇具争议的人物,不仅在当时,一些知名人物对他厌恶至极,甚至在以后,都有人将北宋的灭亡归在他的头上. 而说起三苏父子和王安石之间的激烈文斗,堪称宋朝文人相争的典型事例. 这一场文斗首先是 ...

  • 宋朝历史人物——苏辙(唐宋八大家)

    苏辙(1039-1112) 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二年(1057)与苏轼一起中进士.不久因母丧,返里服孝.嘉□六年,又与苏 ...

  • 宋朝历史人物——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程颐(1033-1107),汉族,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出生于湖北黄陂,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与其胞兄程颢共创"洛学",为理学奠定了基础 ...

  • 宋朝历史人物——曾巩(唐宋八大家,南丰七曾)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 ...

  •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人物介绍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 ...

  • 唐宋八大家文集 >> 《苏洵集》

    苏洵生平 ●嘉集卷一·几策一首 ●嘉集卷二·权书上 ●嘉集卷三·权书下 ●嘉集卷四·衡论上 ●嘉集卷五·衡论下 ●嘉集卷六·六经论 ●嘉集卷七·洪范论 ●嘉集卷八·太玄论 ●嘉集卷九 ...

  • 历史时空|康震《唐宋八大家》合集

    康震,1970年3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李白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北京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 ...

  •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宋朝家喻户晓,为何到了今天却被边缘化

    唐宋八大家,每个人学生时代都逃不过去的几个人,不会有学生没被那些复杂难懂的文章折磨过. 但是这八个人中却有一个,他的文章没有被收录在教材中,在课堂上老师对于他的介绍也很少,以至于很多时候人们会想不起他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1:二十七始发愤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1:二十七始发愤 本期介绍 :苏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因为散文出众而位列"唐宋八大家",而且还培养了苏轼.苏辙两个杰出的儿子.苏洵的 ...

  •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2:五十一方九品

    ​康震丨<唐宋八大家之苏洵>02:五十一方九品 画外音 苏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仅因为散文出众而位列唐宋八大家,更因为他培养了苏轼和苏辙两位著名的儿子.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