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茶文化

藏茶,其貌不扬却是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是藏族生活的真实写照。本人曾在青海生活过几年,对藏族人喜好藏茶深有体会,本文就藏茶后面的文化进行探讨和研究,以推进藏茶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藏茶  藏茶文化  研究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距今已有4000多年。茶的传播使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饮茶的习惯。但把茶作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大概没有哪个民族比得上藏族。在西藏有这样的谚语“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这充分说明了茶在西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文化的历史

关于饮茶的历史,根据藏族著名史籍《汉藏文书》的记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

一天,吐蕃赞普赤都松(公元676一704年在位)在后宫养病,偶然捡到小鸟衔来的一条树枝,枝上嫩绿清香的叶片十分清香,赞普不觉摘下一些放入口中,谁知咀嚼一阵后,原本精神委顿,心烦意乱的赞普感到神清气爽,身体也舒服了很多,于是命令大臣四处去寻求这种树叶。大臣来到汉地,得知这树叶叫做茶,于是带回了许多。赞普便把它作为药,天天煎服,身体很快就康复而且比以前更健壮了。从此,茶便成为宫廷中保健药品,自汉地大量输入,后来饮茶便逐渐成为雪域人民的一种习惯。从这一记载可知,茶最初是作为一种保健医疗之物而传入吐蕃的。

爱好饮茶的原因

历史上的藏民大部分以游牧为生,居住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缺氧、干燥的青藏高原,人们的饮食又是糌粑、牛羊肉、奶等燥热、油腻、不易消化之物,所以饮食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有的人刚到青海的时候饮食方面很不习惯,经常感觉消化不良,后来喝了煮好的奶茶后,这个情况逐渐消失,以至于后来也逐渐上瘾,不可一日无茶了。经查阅资料得知:茶叶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单宁酸、茶碱等,恰好能弥补藏族人饮食结构中的不足,具有清热、解毒、润燥、利尿等功能,使高原人的饮食趋于合理化、卫生化。所谓“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棵之热,非茶不解”,高原空气干燥,饮茶不仅能生津止渴,还能防止多种当地常见病。这说明藏族人饮茶的习惯首先是出于生理需要。所以历代中央政府都用藏茶来制约藏民,古时用藏茶来换战马,于是就有了最负盛名的茶马互市和悠悠的茶马古道。

分类和艺术性

酥油茶:是西藏享有盛名、最具代表性、风格突出、营养丰富的饮茶。主要原料有清茶、酥油和盐。现代藏族人在酥油茶的原料中又添加了核桃仁、奶粉或是芝麻酱等,使酥油茶既浓又香,更为诱人。酥油茶中的酥油营养价值高,藏医学认为,在高寒缺氧环境下多喝酥油茶,能增强体质、滋润肠胃。

酥油茶首先表达了藏族同胞的创造力。他们根据居住环境及身体健康需求创造性地发明了酥油茶。酥油茶在藏族同胞生活中也体现出一种神圣性。寺院中除了在藏历新年和正月里有许多大型的茶事活动外,平时每天都要集中饮茶,饮茶时要有一定的规矩,不可随便。

奶茶:在西藏半农半牧区和纯牧区,奶茶最为流行。奶茶制作一般为三种。一种是事先将茶叶捣成细沫,放入锅中与水同熬煮,待茶色、茶味熬出后,放入适量鲜奶和盐,搅匀后即成。另一种是将熬好的清茶用茶罐或茶壶盛装,再放入适量鲜奶和盐,摇动茶罐或茶壶,摇均匀后即可饮用。还有一种更省事的是先热奶,待奶煮熟后将砖茶掰成碎片投入奶锅中,芬芳的奶茶就出炉了,本人更倾向于这种方式的奶茶,既方便又美味。

社会功能

藏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礼俗方面。藏族是一个极讲究礼仪的民族,藏族人民把来客敬茶视为最高礼仪。另外他们也把茶用于人生的各种礼俗中。

(1)婚俗方面。在相亲时,以饮茶为媒。茶的多少成为女家财富的象征。婚宴中更离不了茶和酒。在婚宴中茶被视为美好、洁净之物,所以在婚宴上要大量熬茶献给客人们。新娘到了男方家,首先要进厨房,除了做长寿面,另一件事就是熬茶,请长辈和亲朋好友们品饮持家过日子的手艺。

(2)生育方面。不管谁家生下了儿女首先就是要熬茶,茶汁新鲜表示儿女英俊。同村的人和亲戚都要带上茶和酒、酥油等前来祝贺,客人进屋先给婴儿献哈达,祝福吉祥,随即向产妇敬茶、献酒表示慰问和敬意。

(3)丧俗方面。藏族葬俗要作七七四十九天法事,每日要以酥油茶款待作法事的僧人和来客。而且丧礼中茶的熬制有特殊的要求,要求熬制的茶汁色泽暗淡,以表示哀悼。

(4)宗教方面。藏族地区由于笃信佛教,更重视佛事中的茶事。人们往往把茶与神的功能联系在一起,藏民向寺庙求“神物”时,有药品,有“神水”,还要有茶。

(5)节庆方面。茶在藏族人民心中是友谊、礼敬、纯洁,吉祥的表现。西藏民间及宗教节日较多,每逢节庆,人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谈天说地,饮茶品茗。活动中,如赛马、摔跤等比赛,赏以茶叶作奖品,奖励优胜者。

饮茶的礼节

藏族在千余年的饮茶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饮茶经验,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俗、茶礼。如,藏民族饮茶时特别讲究长幼、主客之序。斟满茶先敬父母长辈,茶碗要洁净,不以双手敬,用双手接。客人喝茶前,要用右手无名指在茶碗中沾少许茶,手指举起,在空中弹洒三次,藏族的茶文化经过了一个选择、吸收、传播、发展的过程,在认识功能、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方面充分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性,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意蕴,值得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说茶饮茶[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

[2].藏茶与茶艺[J].农业考古,2011(5).

[3]藏族茶文化论析[J].中国藏学,1994(4).

出处:《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05期

文章来源于:古老藏茶,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茶,一片绿叶的进藏传奇

    茶,一片绿叶的进藏传奇 文/马兴鹏 茶,本是一片绿叶,最初与人类相遇时,它被当做一味解毒的药方.几千年前,它经由中国人的双手,变为一道可口的饮品. 茶,虽是一片绿叶,但在不产茶的西藏,却是一种民生需求 ...

  • 藏族谜语的发展

    谜语,在藏族古称"德芜",通称"格布采",有的地方叫"忾". 藏族谜语起源很早,最初也是原始人类的集体口头创作,起源于原始人的生活和生产.& ...

  • 寻味藏北,丰富的饮茶文化

    每每来到藏北高原,我总不忘到茶馆或是牧民家里喝上几十碗浓浓的.醇香的酥油茶,那滋味就像品香茗一样,越品越香. 图为藏北那曲镇托美朗加一家人在喝酥油茶.吃油炸果,其乐融融 唐召明1989年摄 在藏北草原 ...

  • 中国最爱喝茶的7个少数民族!

    各位茶友大家好,这里是茶在端.茶起源于中国,在漫长的岁月中,茶已经以千变万化的形式,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里.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7个少数民族尤其喜爱喝茶,还发展出了十分具有民族特色的饮茶习俗.这7 ...

  • 索县特产|西藏民俗文化-饮食

    藏族以麦.米.青稞等谷物为食粮,以适宜在高原生长的青稞为主要食物.藏族种植青稞的历史很长,早在距今3500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晚期贡嘎昌果沟遗址就有古青稞碳化颗粒的出土.青稞炒熟后磨成粉和成面就称作糌粑. ...

  • 桃灼之宜,蓁夭其华——与文友浅谈藏字诗

    桃灼之宜,蓁夭其华--与文友浅谈藏字诗 舍得.瑞安.阜东诸兄: 昨日小说中有一首藏头诗<题港珠澳大桥>.发出后有诸多文友对诗中的句子.词汇提出问题.我说明天一并回答. 要做好一篇小文章也并 ...

  • 意念力是超能力吗?佛经揭露意念本源!浅谈藏在人体内的能量场

    意念力是超能力吗?佛经揭露意念本源!浅谈藏在人体内的能量场

  • 一书知宋茶 浅谈宋代茶文化

    众所周知,中国茶文化"兴于唐而盛于宋",因此宋代被誉为茶文化的"龙凤盛世" 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在宋代是中国茶文化重要的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 今天介绍一 ...

  • (浅谈鉴赏心得)堪称玉盒之王的南越王墓藏

    古玉文化研究馆 中国玉文化的核心是德 自古有"五德" "九德"之说 每一件古玉都承载了古人的信念和操守 10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玉盖盒,用青 ...

  • 顶天立地是好汉,戴天履地人为贵,浅谈地支藏干及其快速记忆

    我们经常说:顶天立地是好汉.<滴天髓>中说:戴天履地人为贵. 这儿"戴天"只是形象说法,把天比作帽子戴:"履地"就是脚踏大地.这和顶天立地表达意思差 ...

  • 藏于山水间的隐者 一一浅谈楊智勇的艺术世界

    笔墨丹青,中国画 楊智勇 号空明散人,生于50年代,乐山人,藏于山水之间的隐者. 自60年代始浸淫于书画50年,擅长淡墨山水画.一生以画为乐,以画为寄,勤奋努力,默默耕耘,画有万余张速写,宣纸画有三. ...

  • 藏地食色:浅谈藏族美食及饮食习俗

    藏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藏族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藏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既独具地域特色,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某种意义上,了解藏族的饮食文化是走进和了解藏族的一个窗口. ...

  • 浅谈茶文化

    茶,品味茶香,伴岁月久长,一茶一壶一世界! 品茶,喝茶,学习茶文化,为茶韵添上一双美丽的翅膀,穿越古文化,了解茶韵的内涵. 说起茶文化,要追究到唐朝上元初年,陆羽撰写的<茶经>.陆羽(73 ...

  • 浅谈乡村治理模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随着乡村现代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乡村走上了建设数字乡村的道路,从传统的乡村治理到使用互联网数字化治理的模式,乡村的风貌和农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乡村治理模式到底发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