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宋烨《源识集》序

(0)

相关推荐

  • 晚 霞 :《求是效实——余存烨诗文集》序

    序一·"六同"之友 在我的力促下,存烨兄终于"慷慨解囊",同意交出他的诗文作品--诚然从时空角度说并非全部,而仅仅是他真正摆脱了科技业务的羁绊而完全退休后的散作 ...

  • 晚明屠赤水等诸家小品

    晚明小品之可爱,在于它形式多样,无拘无束.直抒胸臆.他们大多是进士出身不恋官场的非正统派,也有终身不仕的啸傲山林的叛逆者.从某种意义说,只有非正统派.叛逆者才有真情实感.才有真知卓见. 徐文长(渭,号 ...

  • 诗以咏志说

    文/张传勋 诗者,咏志也:志者,人之魂也:魂流于外,慨叹哲思是也:是故为诗,或言情,或道理,二者不可尽废也. 所谓言情,其归虽一,其径千条,理古人旧作,概类有五: 一曰借物言情.取世间万物,以己心观之 ...

  • ​读书札记:​同源录(三十则)

    推前记:蒙<细读>杂志不弃,发表此三十则<同源录>.今早拿到杂志,细读一过,修订错误一处,别字三个,乃发表于此,推而广之. 小引:语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 ...

  • 管窥锥指编释我02

    关于简易.变易.不易 苏轼说:"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这就 ...

  • 蒋寅|熊飞《张九龄集校注》序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的著名作家,也是继张说之后主持风雅的文坛盟主,他在唐代文学史上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奇怪的是,他的创作似乎一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著作既没有得到完善的整理,研究论著也远不及盛 ...

  • 蒋寅|诗法研究是大有可为的——张静《唐五代两宋诗法著述研究》序

                     这已是张静的第三部专著了!虽然我从来不以数量来评价学术,但是也很看重数量,不断有著作出版,起码说明作者很努力,写作很勤奋.写作勤奋对于提升学术水平和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

  • 蒋寅|权德舆与唐代赠序文体之确立

    权德舆是中唐贞元.元和年间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也是创作历程及面貌保留得最为完整的作家.自上世纪以来,由于文学观念的狭隘偏见,这位极具典型性的唐代作家始终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在研究中唐诗歌时,发现 ...

  • 蒋寅|李瑞豪《乾嘉时期的文人游幕与文学研究》序

    幕府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特有的一种组织形态,它起初是高级别的军事统帅麾下的谋士班子,后来王侯.藩镇.地方行政长官也设有不同级别的幕府,从东汉窦宪到晚清曾国藩,各朝各代都有一些著名的幕府,对当时的政治.军 ...

  • 蒋寅|刘青松、马合意辑校《河间七子诗文征》序

           元代以后,虽然北方文学整体上逊色于南方,但有两个时期北方还是出现过声势煊赫的文学群体,为天下所瞩目的.一个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 ...

  • 蒋寅|《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清人别集丛刊》序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文化的盛衰与图书流通息息相关.举凡造纸术的发明,雕版印刷的普及,书业的兴盛,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乃至当今的信息数字化工程,这些直接提升图书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的事项,莫不成为推动文化进 ...

  • 蒋寅|再论王渔洋与清初宋诗风之消长(上)

    一.清初宋诗风之兴起 论及王渔洋诗学,谁都会注意到俞兆晟<渔洋诗话>序所述渔洋晚年对平生论诗经历的回顾: 少年初筮仕时,唯务博综该洽,以求兼长.文章江左,烟月扬州,人海花场,比肩接迹,入吾 ...

  • 蒋寅|再论王渔洋与清初宋诗风之消长(下)

                    三.宋诗风之高扬        王渔洋任扬州推官五年间,不仅取得骄人的创作成绩,还利用自己的家世背景和政治地位,积极结交江南遗民诗人,赢得这一群体的赞誉,隐然树立起新一 ...

  • 蒋寅|吕双伟《清代骈文理论研究》序

    郭绍虞先生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绪论中指出:"清代学术有一特殊的现象,即是没有它自己一代的特点,而能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清代文学也是如此,很难举出什么属于它自己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