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3
相关推荐
-
一起来炼丹(十一)时间、投入无上限!——北魏三代皇帝的炼丹史
在南朝的上清派正在艰难探索的同时,北朝的道士们日子过得也不好. 如果说南朝对佛教的推崇是基于对道教的恐惧,而北朝对佛教就有更多的天然亲近的理由. 因为这是个很简单的等式.佛=胡.在佛教才传入中国的时候 ...
-
北魏太武帝灭佛事件的浅读与分析,宗教当引以为戒的先例
北魏立国时因拓跋珪推崇汉化.任用汉人士族等原因,国力得到迅速发展,同时这些被征召为官的汉人士族,也成为了北魏朝堂中的柱石,为北魏治政方略.军事参谋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可以说北魏之所以能统一北方 ...
-
北魏太武帝崇佛半生,为啥后期却痛下杀手,暴力施行“灭佛”运动?
佛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是两汉之际,为了能够在中国立足,在经过翻译.创造.融合之后,逐渐发展为"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北朝时期到达了第一个高峰,但在北魏中 ...
-
寇谦之对道教的改革
寇谦之(365-448年),名谦,字辅真,北朝道教的代表人物.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后迁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自称东汉光武帝时雍奴侯寇恂的十三世孙.其父修之,为苻坚东莱太守:其兄寇赞在北魏初 ...
-
道士寇谦之:《嵩高灵庙碑》
东晋大族王家,据说所有名字中带"之"的子弟都是道教"天师道"信徒,永和九年兰亭雅集之后,主流核心风流人物天师道信徒王羲之无奈于政治,走向山林寻仙访道. 而作为中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4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4 楼观道正式形成后,大体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起,魏末北周以至隋唐之际,该派以终南为中心,包括华山及京城长安在内的关陇一带广为传播,并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崇奉,成为继寇谦之新天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2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2 (3)寇谦之与新天师道 道教在中国北方的发展主要通过嵩山道士寇谦之(365-448 年)对五斗米道的改革,创立新天师道,实现了道教与封建皇权的结合.寇谦之生活的时代,相当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中国道教之七:南北朝的道教1 东晋后期<上清>.<灵宝>等大批新经典的问世,丰富了道教的教义与方术,但在新经典的流传过程中,颇多伪造滥传,致使真伪混淆.且各流道士在传经过程中,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八:佛道的斗争与融合
中国道教之八:佛道的斗争与融合 东晋南北朝时候,由于帝王贵族的支持和杰出道士改造,道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早期原始道教的不成熟和魏晋统治者投鼠忌器的态度,使道教的发展远逊于外来佛教的传播势头.在组织上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六:东晋的道教
中国道教之六:东晋的道教 (1)<灵宝经>的制作及其道法 东晋哀帝年间(362-365 年),江东天师道(五斗米道)盛行,出现了以造作道书,传授经法为主的道教经箓派.道教经典的出现与佛教的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四:道教团派的二级分化2
中国道教之四:道教团派的二级分化2 而张鲁及其属民的北迁,则给五斗米道带来了双重的影响和后果: 其一,五斗米道在巴蜀汉中分设24治,以天师为最高首领,下有治官.祭酒分统道民,有如郡县官吏,组织比较严密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三: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中国道教之三: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1)五斗米道 一种宗教要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并拥有众多的下层信徒.由民间巫术发展起来的符箓派虽以长生成仙为宗旨,但其主要宗教活动是符水治病,祈祷禳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中国道教之一: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道教之一: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1)百溪汇川 道教与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宗教相比,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不仅如此,它的创教也与其他大教有所不同.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 ...
-
《世界宗教源流史》日本神道教之四:主要派别
作者:[日]南博 著,刘延州 译 当当 日本神道教之四:主要派别 神道教大致有三种流派:神社神道.教派神道和民俗神道.教派神道 神道教分有13个教派,每个教派有自己的创始人:民俗神道无严密组织,是农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