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希恕讲伤寒论
相关推荐
-
柴胡系方剂(2)柴胡桂枝汤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45条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45条 0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注解伤寒论>:" ...
-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最近没顾上更新,今天写一下. 我看了一下上一篇是写到了伤寒兼证.今天继续表郁轻证.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二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 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 ...
-
《伤寒论》研究之“解肌”
何谓"解肌"?且看在下粗解!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6条: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六经辨证观
一.何谓经方 所谓经方,顾名思义,亦即经验之方.它是前人在医疗过程中久经实践反复验证的有效方剂. 经方之含义,在中医界有两种看法,一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一是指汉代张仲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胡希恕的六经辨证观
一.何谓经方 所谓经方,顾名思义,亦即经验之方.它是前人在医疗过程中久经实践反复验证的有效方剂. 经方之含义,在中医界有两种看法,一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一是指汉代张仲 ...
-
胡希恕讲伤寒论 方证辨证论1
这就是我研究这个伤寒论呀,伤寒论它是,张仲景他这个辨证的体系呀就我写那引言,他是讲六经八纲,最后辨方证.这个方证在张仲景这个辨证呀就是一个最重要,最具体,最末的这么一个阶段.那么解释这个方证,方证是这 ...
-
胡希恕讲伤寒论之缺失条文
<伤寒论>缺失条文注释 摘自<胡希恕越辨越明释伤寒> 阳明篇缺失诸条 第231条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5条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 这是一节,这一大条分成三节.头一节,他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2条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这段和 21 条应该是一段,这个书搁成两段了.成无己本为一段,他说"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1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1条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这个脉促,这个各家的注解我认为都有问题,都根据王叔和的说法,说是"数中一止,谓之促脉&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0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20条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这个与"桂枝本为解肌"那节正是相反的,那 ...
-
胡希恕讲伤寒论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9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第19条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这是警戒.里热吃桂枝汤,一定吐.这个发汗啊,伤津液,里热反倒更助热.你们看这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