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相关推荐
-
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五条附子泻心汤治疗汗出背恶寒外加失眠者之我见
附子泻心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一百五十五条:"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的组成是:"蒸附子 15克.炒黄连6 黄芩 30 熟军 6." ...
-
晨雨老师讲《伤寒论》23,24条
今日学习<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 ...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柴胡系方剂(2)柴胡桂枝汤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合病合证之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第23条
表部病辩证 一.太阳病 二.厥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8.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厥阴合证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 ...
-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3条)
从头学中医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每天学习一条伤寒论 (第163条) 讲者:孙洁 编辑:东旭 163.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
-
桂枝麻黄各半汤:辛温解表,小发其汗
麻桂合剂 "服桂枝湯,大汗出,脉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湯." --<伤寒论> 条文汇参 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 ...
-
《伤寒论讲义》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之表郁轻证
(三)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 ...
-
《伤寒论》桂枝汤类方(1)——表郁轻证
读伤寒论,总感觉智商不在线 啥?桂枝汤类方就搞晕了 太阳病表郁轻证多为阳气渐愈,但不足以祛邪外出,且被困于肌表①太阳病日久,阳气与表邪相争--桂枝麻黄各半汤②太阳病大汗后,表邪仍在--桂枝二麻黄一汤③ ...
-
郝万山讲伤寒论19 — 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
第19 讲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 大家好,我们上课. 我们前面讨论了太阳表证.风寒表证有汗的用桂枝而禁用麻黄,无汗的用麻黄汤而禁用桂枝汤.那么似乎有汗和无汗之间,有截然不同的.那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了 ...
-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温阳散寒,宣散水饮(表郁轻证)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 ...
-
伤寒脉络之太阳篇——表郁轻证
五:表郁轻证 1:桂枝麻黄各半汤 [原文]: 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 ...
-
19、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