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0)

相关推荐

  • 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太阳症,热多寒少)

    桂枝二麻黄一汤 [原文]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生姜一两六铢(切)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甘草一两二铢(炙) 大枣四枚(擘)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 ...

  • 中医治疗间歇性低热案一则

    郭某某,女,24岁.病史:近三年来,常间歇性低热.1976年3月,感冒发烧,曾服用感冒冲剂.四环素等药.其后经常自觉畏寒发热,常患扁桃体炎和关节痛.腋温一般在37.4℃-38℃,偶尔在38℃以上.曾查 ...

  • 《伤寒论》学习笔记八之表郁轻证。

    最近没顾上更新,今天写一下. 我看了一下上一篇是写到了伤寒兼证.今天继续表郁轻证. 1.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三)

    桂枝汤,可以从调和阴阳来解读,也可以从攻与守.内政与民生两个层面来解读,桂枝和白芍,是属于攻守层面的,生姜,大枣和甘草可以说是内政和民生层面的. 桂枝汤三字经 太阳病,自出汗,中风证,脉浮缓. 桂枝汤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一)

    12.大阳中风,脉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sè)啬恶寒.淅(xī)淅恶风.翕(xī)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 ...

  • 【《伤寒论》大阳病解】1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 ...

  • 伤寒论:大阳病解

    至道汇推荐搜索 鼻炎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 ...

  • 【《伤寒论》大阳病解】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 ...

  • 《伤寒论》笔记: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6.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瘲 ...

  • 《伤寒论》笔记:伤寒一日,大阳受之

    4.伤寒一日,大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4.1此处,谈及了时间,也就是疾病的变化.伤寒一日,也就是患了伤寒证一天,伤寒证的脉是阴阳俱紧,这一天里,脉还是紧的,跳动 ...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浮脉主风,阳也.表也,表邪实而里必虚,则阴自弱.简言之,即脉象浮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啬(sè瑟)音:形容怕冷畏缩之状.),淅淅恶风(淅(xī希)淅 ...

  • 伤寒六经速查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

    伤寒六经速查 太阳本病, 中风,以桂枝汤主之:伤寒以麻黄汤主之. 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中风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伤寒而内有水郁,以小青龙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