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一)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讲义》按章节重点条文背诵1-13

    -------------------- <伤寒论讲义>按章节重点条文背诵1-13 辨治总纲 1.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发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 ...

  • 《伤寒杂病论 真解》之“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

    2.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緩者,名爲中風. 解:本条文当归属太阴篇. 传统理论用太阳证及营卫不和证来解读桂枝汤证,导致桂枝汤证的大部分条文无法正确理解与运用.严格意义讲,桂枝汤证属太阴病范畴,桂 ...

  •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从这个条文可以看出,张仲景治病是以脉证为重.即使时间再久,摸的脉象还是浮弱的话,说明外证未解.如果还是桂枝汤证照样开桂枝汤,并非是过了几天,病情就不一样,然后就主观推断各种主证. 可见本条在侧重外证未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三)

    桂枝汤,可以从调和阴阳来解读,也可以从攻与守.内政与民生两个层面来解读,桂枝和白芍,是属于攻守层面的,生姜,大枣和甘草可以说是内政和民生层面的. 桂枝汤三字经 太阳病,自出汗,中风证,脉浮缓. 桂枝汤 ...

  • 《伤寒论》笔记:大阳中风桂枝汤主之(其二)

    桂枝汤相关证 桂枝汤的相关证,我们还要再做一次系统的梳理 条目对比 总括 脉 头项 是否恶寒 是否发热 是否汗出 是否恶风 其它 方剂 第1条 太阳之为病 脉浮 头项强痛 而恶寒 第2条 太阳病 脉缓 ...

  • 【《伤寒论》大阳病解】1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 ...

  • 伤寒论:大阳病解

    至道汇推荐搜索 鼻炎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 ...

  • 【《伤寒论》大阳病解】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 ...

  • 《伤寒论》笔记: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6.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癎,时瘈瘲 ...

  • 《伤寒论》笔记:伤寒一日,大阳受之

    4.伤寒一日,大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4.1此处,谈及了时间,也就是疾病的变化.伤寒一日,也就是患了伤寒证一天,伤寒证的脉是阴阳俱紧,这一天里,脉还是紧的,跳动 ...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浮脉主风,阳也.表也,表邪实而里必虚,则阴自弱.简言之,即脉象浮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啬(sè瑟)音:形容怕冷畏缩之状.),淅淅恶风(淅(xī希)淅 ...

  • 伤寒六经速查太阳本病,中风,以桂枝汤主之...

    伤寒六经速查 太阳本病, 中风,以桂枝汤主之:伤寒以麻黄汤主之. 风寒两感,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主之. 中风而内有火郁,以大青龙汤,桂枝二越婢一汤主之. 伤寒而内有水郁,以小青龙汤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