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笔记:大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0)

相关推荐

  • 温病与太阳病辨析

    编辑整理  十方世界 温病与太阳病辨析 导读 伤寒论的讲法有很多,有的老师按照条文依次讲解,有的老师按照方剂进行详细分辨,还有的老师按照证候对比辨别.这些讲法各有特点,都是为了方便我们辨别记忆伤寒条文 ...

  • 伤寒论解密 第6条

    伤寒论解密 第6条

  • 三焦经脉解伤寒论6

    0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sou),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 ...

  • 《伤寒论》第6条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 ...

  •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6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 若发...

    6太阳病发热而渴 不恶寒者 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 名曰风温 风温为病 脉阴阳俱浮 自汗出 身重 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这个病形似太阳病,也头项强痛,脉浮,很像太阳病,但主要的是它渴.这个渴是内热的 ...

  • 【《伤寒论》大阳病解】1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 ...

  • 伤寒论:大阳病解

    至道汇推荐搜索 鼻炎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 ...

  • 【《伤寒论》大阳病解】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 ...

  • ​十七、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脾)〔肺〕也,名曰横(是五行逆次反克的形式。),刺期门。原文109

    ​十七.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脾)[肺]也,名曰横(是五行逆次反克的形式.),刺期门.原文109 [郑论] 按发热恶寒,太阳之表证也,大渴饮水,此 ...

  • 伤寒笔记13-太阳病中篇之葛根汤

    下文是自学记录及思考,固有不正确处,或者纯粹是猜想,或是自己的推测,览此文者请务必读原文或者是自拜明师.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

  • 鲍艳举 六经病诊断标准1.太阳病:恶寒、...

    鲍艳举 六经病诊断标准 1.太阳病: 恶寒.恶风:脉浮:疼痛:眼睑及面部浮肿:身痒,皮肤粗糙,以及面部全身痤疮 2.阳明病: 口干:脉滑或数:大便干 3.少阳病: 口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 ...

  • 中医病症口诀之肺痈初期发热、 咳嗽又恶寒...

    中医病症口诀之肺痈 初期发热. 咳嗽又恶寒, 咯白色粘沫痰, 咯痰, 胸痛脉浮数, 清肺解表银翘散. 成痈咳吐浊黄痰, 自觉喉间有腥味,< 千金> 苇茎汤. 如金解毒散. 或合犀黄丸冲服. ...

  • ​一、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重)〔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

    ​一.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重)[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指脉的浮沉,浮取为阳,沉取为阴."紧脉"如切绳状,是紧张的现象,与弦脉相似而转索有力.这里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