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课422: 接人待物的最基本原则
相关推荐
-
滹南遗老集卷之三
论语辨惑序 觧论语者,不知其几家.义畧偹矣,然旧说多失之不及,而新说每伤于太过.夫圣人之意或不尽于言,亦不外乎言也.不尽于言而执其言以求之,宜其失之不及也:不外乎言而离其言以求之, ...
-
经典《论语》口诀记忆
复读<论语>记(七) 述而篇第七,圣人默而识. 学而不厌之,诲人不倦疲. 德学不修讲,闻义不能徏. 不善不能改,圣人忧之矣. 志道与据德,依仁并游艺. 不悱并不发,不愤且不启. 圣人有三慎 ...
-
中国人应该学儒家还是学道家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二个学派,儒家由孔子创立,倡导积极入世,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儒家推崇圣贤,主张教化,让我们学习君子并努力成为君子.服务社 ...
-
论语:文莫吾犹人也(7-33)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孔子始终秉承谦虚的美德,在君子之道上不懈追求,最终得以达成圣人境界.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注释] 文:指诗.书.礼.乐 ...
-
读破万卷系天下——《论语》悟读【474】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论语>第十九篇第十三章: [原文] 子夏曰:"仕而优(优裕从容,有余力)则学,学而优则仕." [译文] 子夏说:" ...
-
素说《论语》
写在前面的话 孔子的思想和智慧保留在其弟子辑纂的<论语>之中,自汉代至今,对<论语>的研究可谓名家辈出.精彩纷呈,原典疏证和经典解读类著作不断涌现,但经过二千多年的世事沧桑,朝 ...
-
无心为善称至善——《论语》悟读【267】
为善之道在于让,立身处世在乎敬. <论语>第十一篇第十九章: [原文]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译文] 子张问孔子做善人的门道.孔子说:做事不 ...
-
论语:若圣与仁,则吾岂敢(7-34)
孔子曾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此处又谈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发自肺腑地说,自己会不厌其烦地向着圣与仁的方向努力,同时也会不知疲倦地教诲别人. 子曰: ...
-
《性自命出初探(一)》性自命出,命自天降
这篇性自命出,可以辅助理解<中庸>,是以初探.定有妄论之处,可相互探讨之. 凡人虽有性,心亡定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定. 解:凡人有待.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凡人之性 ...
-
【第391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41章》孔子见师冕体现了怎样的德养?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41章>孔子见师冕体现了怎样的德养? 15·41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q ...
-
「论语管理日志」9.22 不错但是不够
阅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