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 Anderson专访】癌症外泌体——具有治疗和诊断潜力的微型载体
相关推荐
-
Nature最新报告:外泌体疗法,迈向临床
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Raghu Kalluri是外泌体领域的一员,在尝试揭示外泌体相关生物学机理的同时,他也在思考如何将外泌体开发成一种治疗产品. 2015年,Kalluri与人联 ...
-
综述 | circRNAs和外泌体:人类肿瘤的神秘领域(国人作品)
编译:杨峰,编辑:十九.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的膜结合囊泡,含有大量活性物质(DNA.非编码RNA.蛋白质等),为细胞间传递效应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环状RNA ...
-
【Small】东南大学:超分辨光学成像技术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用于癌症外泌体生物标志物的精确分析
近日,东南大学先进光子学中心主任崔一平教授团队在Small杂志(影响因子10.856)上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定量分析平台,用于在单外泌体水平上实现多个外泌体表面生物标志物的连续定量分析,其利用DNA- ...
-
Nature子刊:突破性的“芯片实验室”可更快、更便宜、更少侵入性地检测癌症外泌体
堪萨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的超灵敏诊断设备,可以让医生从血液或血浆中快速检测癌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及时的干预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近日在Nature BiomedicalEngineering报道 ...
-
Nature子刊: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癌症外泌体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
在大多数肿瘤类型中都发现了B细胞相关的自身免疫应答,并且通过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TAAs)的自身抗体得到了证明.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先于疾病症状,持续数月 ...
-
【Nature子刊】南方医大梁莉组:癌症外泌体miR-25-3p诱导血管通透性和血管生成促进转移前生态位形成
转移前生态位的形成为传播肿瘤细胞提供了支持性微环境,其特征在于炎症.免疫抑制.血管生成.血管通透性.淋巴管生成.器官形成和重编程.已发现几种转移前生态位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癌症诊断和预后预测.此外,靶向转 ...
-
专访国际外泌体专家、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Richard Simpson院士
应北京恩泽康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邀请,国际外泌体研究领域顶级专家,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特聘教授,Richard Simpson院士及其团队近期到访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访问,并进行了多场高水平的学术报 ...
-
福布斯杂志Brandvoice:Nature一作讲述IBM科幻级早期癌症外泌体检测芯片的发现历程
下次,你和四个朋友一起坐在一张桌子上吃晚饭时,稍等片刻,并考虑下这个事情:从统计学角度来看,你们中有两个人很可能在你的生命中的某个时候被诊断出癌症.这两个人由于治疗成本太高而破产的可能性会高2.5倍. ...
-
外泌体对治疗肥胖症有效果?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微妙关系
ZHAO 等研究发现用脂肪干细胞(ADSC)源性外泌体治疗高脂饮食(HFD)诱导的肥胖小鼠,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肝脏脂肪变性和肥胖. 肥胖症(obesity)是受遗传.心理和环境等因素影响,人体 ...
-
Nature子刊:纳米颗粒控制循环外泌体分布治疗梗死的心脏组织
近日,口腔医院金岩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陈鑫教授合作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影响因子18.952)上发表文章,报道了一种利用三氧化二铁(Fe3O4)芯.二氧化硅( ...
-
干预外泌体有望治疗致命性肾脏疾病?科学家发现外泌体参与了肾病蛋白质的外化途径
近日,科学家确定了肾病发病的关键罪魁祸首之一 -- 纳米大小的"运载体"(即外泌体)将肾损伤酶转移到肾细胞外,从而在肾的表面形成瘢痕损伤. 由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领衔,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