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的记忆——拜见菊坛名宿李慧芳
相关推荐
-
爱上戏曲的人,精神生活一般不会差
给孩子听听戏曲,用经典艺术给孩子们扣上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让他们的梦想插上了彩色的翅膀,开启美育的智慧之旅: 给自己一个机会,尝试学学戏曲,在你的生活中,一曲一腔,也许你获得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所以,我 ...
-
菊坛旧闻录之程砚秋[下](丁秉燧)
四.剧艺特色 在本文的第一段"家世与师承"里就曾谈到,程砚秋的嗓音狭窄,有如童子,在十几岁登台的时候唱大路老腔,观众还能原谅他的嗓音,只拿他当孩子.如果成年 ...
-
津门菊坛轶事2(作者:程滨先生
卢松云:王悦虽以京胡名,而月琴绝佳.尝问彼:"何不操月琴?"对曰:"不知谁能居此位耳."言时以目视身旁空位,盖京胡所在也. 天津青年京剧团于电台录音,盒饭皆由崔 ...
-
津门菊坛轶事1(作者:程滨先生
[博主絮语]这篇"津门菊坛轶事"很八卦.据说作者是津门一位年龄不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兼京剧名 票,想必与津门京剧名家过从甚密,否则哪里知道这么多"秘闻"?又说该师古 ...
-
【梨园训诂】“口述史”与“文献史”的辩证——由《菊坛旧闻录》说开去
<菊坛旧闻录>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台出版的一部"回忆录"式的文集,作者丁秉鐩,他是60年代台湾广播电台主持人.这部著作1995年10月由戏剧出版社再版发行,可谓海峡两岸 ...
-
【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4)
张君秋吊嗓用苦功 张君秋和上述的李.毛.宋三人,有两点不同的地方:第一,李世芳.毛世来是坐科富连成社,宋德珠是北平戏曲学校的学生,都受过武功的基本训练.张君秋却是李凌枫的手把徒弟,没有坐过科,因此,张 ...
-
【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3)
宋德珠以武旦挑班 宋德珠是北平人,历代在崇文门外开茶馆为生,他是以茶馆小开身份,考入了北平戏曲学校,攻学武旦. 北平戏曲学校是以德.和.金.玉四个字来分班级,每一次招生不过相隔一两年,不像富连成每一科 ...
-
【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2)
毛世来刁钻又精灵 毛世来是民国九年(1920)出生,北平人,他一共兄弟姊妹五人.大哥毛庆来,坐科斌庆社,工武生武净,是李万春.李少春的先后辅弼.大姊(行二)嫁给陈盛荪.三哥毛盛荣,是富连成四科学生,工 ...
-
【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1)
在国剧界,除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以外,还有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金友琴四人称"四大坤旦".后来,又产生了所谓"四小名旦&qu ...
-
「天使谭」当代菊坛当红“十大名净”,你认为谁是第一花脸?
在梨园行有一句话叫"千生万旦一净难",说的意思是,想要培养一个好的花脸,是十分难的.京剧净行,俗称大花脸,是京剧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行当.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