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3)

(0)

相关推荐

  • 芷斋:京剧四小名旦与《白蛇传》(一)

    转载前言 藉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之际,京剧道场刊文对涉及张君秋先生舞台艺术历程的部分相关事件进行了一些粗略考证,限于资料收集的不足,难以详实.适有友人赵炜毛兰伉俪为先祖毛世来先生编辑年谱,遍考史实,搜罗 ...

  • 王家熙:宋德珠《扈家庄》令人“震惊”

    宋德珠先生 我从幼年在天津读小学的时候,就很注意"四小名旦"的演出,但五十年代初以来,宋德珠先生因体质不佳,到津演出没有张君秋.毛世来那么多,可是1955年之前,我还是追踪看到了他 ...

  • 初识李胜素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电影制片厂将裴艳玲主演的<哪叱>搬上银幕.拍片期间,导演陈方千先生常到河北省戏校遴选配角演员,对该校极有好感.他向省文化庁领导提出:希望能以这个戏校的学生为主体, ...

  • 中国京剧界四大名旦无人不知,可你知道中国京剧界的四小名旦吗?

    中国京剧界有着知名的"四大名旦"之说,即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他们被称为是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在京剧界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可能有些人所不知道的,在继这四位 ...

  • 黄蜚秋:忆宋德珠

    德沛梨园一代师  珠联璧合唱新词 功名显达峥嵘月  力挽狂澜衰病时 艺圃耕耘黄菊老  坛台设帐育新枝 惊人美誉传今古  绝代风流燕赵儿 远在四十年代初已经驰誉南北的四小名旦之一的宋德珠先生,原籍天津, ...

  • 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宋德珠艺术流派形成研究

    编者按: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德珠)派"艺术创始人,京剧"四小名旦"之宋德珠先生,生前力倡京剧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宋派"艺术.奈种种原因, ...

  • 【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4)

    张君秋吊嗓用苦功 张君秋和上述的李.毛.宋三人,有两点不同的地方:第一,李世芳.毛世来是坐科富连成社,宋德珠是北平戏曲学校的学生,都受过武功的基本训练.张君秋却是李凌枫的手把徒弟,没有坐过科,因此,张 ...

  • 【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2)

    毛世来刁钻又精灵 毛世来是民国九年(1920)出生,北平人,他一共兄弟姊妹五人.大哥毛庆来,坐科斌庆社,工武生武净,是李万春.李少春的先后辅弼.大姊(行二)嫁给陈盛荪.三哥毛盛荣,是富连成四科学生,工 ...

  • 【文摘】《菊坛旧闻录》 且说四小名旦(1)

    在国剧界,除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大名旦"以外,还有雪艳琴.章遏云.新艳秋.金友琴四人称"四大坤旦".后来,又产生了所谓"四小名旦&qu ...

  • 菊坛旧闻录之程砚秋[下](丁秉燧)

        四.剧艺特色         在本文的第一段"家世与师承"里就曾谈到,程砚秋的嗓音狭窄,有如童子,在十几岁登台的时候唱大路老腔,观众还能原谅他的嗓音,只拿他当孩子.如果成年 ...

  • 【梨园训诂】“口述史”与“文献史”的辩证——由《菊坛旧闻录》说开去

    <菊坛旧闻录>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台出版的一部"回忆录"式的文集,作者丁秉鐩,他是60年代台湾广播电台主持人.这部著作1995年10月由戏剧出版社再版发行,可谓海峡两岸 ...

  • 津门菊坛轶事2(作者:程滨先生

    卢松云:王悦虽以京胡名,而月琴绝佳.尝问彼:"何不操月琴?"对曰:"不知谁能居此位耳."言时以目视身旁空位,盖京胡所在也. 天津青年京剧团于电台录音,盒饭皆由崔 ...

  • 津门菊坛轶事1(作者:程滨先生

    [博主絮语]这篇"津门菊坛轶事"很八卦.据说作者是津门一位年龄不大的中学语文教师兼京剧名 票,想必与津门京剧名家过从甚密,否则哪里知道这么多"秘闻"?又说该师古 ...

  • 【每日诗话】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掌管专一把捧帅字旗一员

    地健星险道神郁保四 彭靖(1923-1990) 彭靖先生字岩石,湖南涟源人.长期任中学语文教师,"文革"后调入湘潭大学,任古籍整理研究室主任,筹建中国韵文学会,创办会刊,贡献颇多. ...

  • 【每日诗话】五四以来词坛点将录——掌管专一筑梁山泊一应城垣一员

    地理星九尾龟陶宗旺 富寿荪(1923-1996) 寿荪先生力学成才,生前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上海文史馆馆员.博稽群籍,学殖渊深,校勘选注诗词文集多种,嘉惠士林.其<清诗话续编校记>,钱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