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随笔:“杠杆”课时设计思路

杠杆是生活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种简单机械,它是前几章力学知识的扩展,也是我们后面学习滑轮等其它简单机械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是贯穿于全章的主线,本节课要研究的杠杆的有关概念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基础。

下面将“杠杆”一节课的设计思路梳理如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

师:播放“勇气号发射和着陆全过程大型3D视频演示”。

师:各种现代机械正在帮助人类探索求知,创造幸福。

师:不管机械多么复杂,都可以从中找到构成它们的基本元素——杆、轮、链条。为了了解机械的奥秘,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机械开始研究吧!

第二环节:课堂探究

(一)杠杆

师:下面先请同学们看一段有趣的视频,思考一下这些“二货”是采用了什么道理来搬家的?

   师:其实刚才视频里的搬家“妙招”采用的是杠杆原理。据说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杠杆原理以后,曾产生过撬动地球的遐想。

师:出示一块钉入铁钉的长木板,要求学生把钉子拔出来

生:实际尝试——徒手拔不出,想到使用工具拔出钉子

师: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想想议议

生:观察自带的简单杠杆工具(剪刀、瓶起子、钳子、小扳手、指甲刀、订书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并概括其共同特征——初步认识杠杆

师:刚才我们使用的这些工具都属于杠杆,现在同学们观察这些工具,它们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都是硬棒,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

  师:现在我们能回答出什么是杠杆了,杠杆不一定都是直的,也可以有各种其它形状,但都是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生:思考:现实生活还有哪些杠杆的实例呢?

(二)了解杠杆五要素

师:多媒体展示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杠杆现象,以用硬棒撬大石头为例,引导学生知道杠杆支点、动力、阻力的概念

师:演示力臂的作图过程

生:进行力臂作图练习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明确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课件展示天平和杆秤,分别对天平和杆秤的测量过程进行分析,回答两个问题

(1)天平在称量时怎样调节平衡?实际上是在调节什么?

(2)杆秤在称量时怎样调节平衡?实际上是在调节什么?

通过问题的引导,明确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通过完成自学问题:“实验前,怎样使杠杆平衡?杠杆在什么位置平衡?怎样得到动力和阻力?怎样得到动力臂和阻力臂?”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协作,完成实验,并记录数据

(3)分析数据,归纳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认识三类杠杆及特点

1.认识三类杠杆

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类型的剪刀(发剪、果树剪、裁布剪等等),每组准备2-3把剪刀(至少有一个省力、一个费力)。让学生观察后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些剪刀分别用来干什么?

(2)它们都是省力的么?

(3)它们在使用上都能带来哪些方便?

2.探究三类杠杆的特点

(1)利用实验器材,模拟不同类型的剪刀,测量力与对应移动的距离,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数据并保留完好,以备之后学习《功的原理》)

(2)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论分析不同类型杠杆的特点

3.了解生活中杠杆的作用及其特点

(1)学生交流生活经历,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实例,有学生小组交流,分析实例中应用杠杆的作用及特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人们利用杠杆完成的惊世建筑(长城、金字塔等),了解杠杆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三环节:课后探究

探究活动1.:科学世界——人体中的杠杆

阅读课本P70,了解人体中的杠杆。

探究活动2:杆秤、案秤是称物体质量的工具。

杠秤、案秤是根据杠杆原理制成的。注意它是不等臂杠杆。杆秤、案秤用几个不重的砝码就能平衡秤盘中重得多的货物的道理。

讨论:为什么可以用质量较小的秤砣平衡质量较大的物体?称量不同物体质量时,改变什么物理量使秤重新平衡?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

  • 六年级科学上一单元教案3

    教学内容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课时1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2.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3.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 ...

  • (原创)教学随笔:“水能和风能”课时设计思路

    <水能和风能>是鲁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四节的内容.它是前面已经学习了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相互转化以后的应用. 下面将"水能和风能"一节课的设计思路梳理如下: 第一环 ...

  • (原创)教学随笔:“机械能及其转化”课时设计思路

    <机械能及其转化>是鲁科版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前面所学<动能和势能>的延伸,又为后面的<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由演示得出动能.势能的 ...

  • (原创)教学随笔:“势能”课时设计思路

    <势能>是鲁科版物理第十章第二节内容.本节的知识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课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重 ...

  • (原创)教学随笔: “动能”课时设计思路

    <动能>是鲁科版物理第十章第一节内容.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课内容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引路石 ...

  • (原创)教学随笔:“功的原理”课时设计思路

    <功的原理>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杠杆.滑轮.功和功率之后,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起到一个梳理.总结的作用.另外,功的原理是 ...

  • (原创)教学随笔:“机械效率”课时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包括"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以及机械效率两大方面的内容,它既是前面的知识的延伸,又是功的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广泛的应用,而机械效率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物理课程 ...

  • (原创)教学随笔:“功率”课时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功率>,是对前面做功的深化理解,也是本章的重要计算.本节课的知识点分为三板块,功率的概念.功率的计算.功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材通过实例引起思考怎么 ...

  • (原创)教学随笔:“功”课时设计思路

    <功>是鲁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级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节内容主要是功的理解和计算,能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是<课程标准>的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 ...

  • (原创)教学随笔:“滑轮”课时设计思路

    定滑轮和动滑轮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钩码的数量和用测力计测量这两种方法研究滑轮的省力情况.在课堂上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希望帮助学生认识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