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嫦娥五号去月球旅行的稻种收获了,稻粒长一厘米,有白色有褐色
相关推荐
-
老家隔壁大嫂留了一捆稻谷种子,她说战争来了能救命……
老鸟生活日记 2021年3月11日星期四 春节回农村老家,闲得无聊,就去各处串门.那天走进隔壁大嫂家,发现在她的厨房墙上挂着一捆稻谷.叶子没有了,只有稻穗.稻穗也不长,粒粒稻谷看起来是很饱满,但就是不 ...
-
中国独创技术,嫦娥5号提供农业契机,如何实现千亿直接收益?
近期,嫦娥5号探月挖土一事,在整个地球村传得沸沸扬扬,眼看就要成为不世佳话.在这样一片"挖土"声中,间或夹杂着几声,我辈探月人挖土,实则是看上了月球的"荒芜", ...
-
[首藏作品](5469)随“嫦娥”奔月的种子发芽了 与“前辈”相比它们经历大不同
随"嫦娥"奔月的种子发芽了 与"前辈"相比它们经历大不同本报记者 叶 青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遨游23天后,一批重约40克的"航聚香丝苗" ...
-
发芽了!与嫦娥五号一起“上天”的水稻种子亮相广州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实习生 杭莹 通讯员 陈芃辰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完成历时23天.行程超百万公里的地月往返征程,成功返回地球.在这场探月之旅中,嫦娥五号搭载着一位特殊&q ...
-
筱樟:神农仙逝哀,稻种下泥思
神农仙逝哀,稻种下泥思 安徽怀宁 筱 樟 5月22日,"为稻梁谋,为民生计"的"东方魔稻"神农--袁隆平先生仙逝,山河哀恸,天地为震!此时,我正在田间播种单季 ...
-
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开启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之旅.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就从未停止.前有嫦娥奔月. ...
-
袁隆平与“三系育种”
1966年是载入中国农业史的划时代的一年,因为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在这一年发表了.文中他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杂交水稻的"三系育种"的方法.这是中国农业育种技术与实践 ...
-
华农这批跟着嫦五奔月的水稻种子,发芽了!
12月17日,历经22天21时29分的飞行后,一批共重40克的"航聚香丝苗"水稻种子随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着陆,这标志着我国水稻航天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具有里程碑式的 ...
-
月球取样之外,嫦娥五号还有太空育种任务,植物种子也将一同返回
月球取样之外,嫦娥五号还有太空育种任务,植物种子也将一同返回
-
很多农作物不能自留种,农民只能掏钱买,种子公司的错吗?
农业是立国之本.在上世纪,许多农民朋友都会在收获之后从中挑选出颗粒饱满.看相好的种子存储起来,等到来年进行播种. 如果你是农村人,你肯定知道,现在农民每年都要去市场上买种子,比如稻种.玉米种.黄瓜种等 ...
-
中国种都总部大厦下月投用,500个“武汉造”新品种将登上中国餐桌
极目新闻记者李博 通讯员郭强 李伟 刘梦 米饭糯不糯,玉米甜不甜,鸡蛋香不香,"种子"是关键.长期以来,种子被视为农业的"芯片",它不仅影响着千家万户的饮食品质 ...
-
上过月球的水稻今收割,何时进入百姓的厨房?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嫦娥五号核心目的就是实现中国首个无人月球取样返回地区,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 ...
-
嫦娥五号赋予水稻种子的蜕变,从发芽到饭碗是中国航天育种的崛起
从嫦娥五号上下来的水稻种子,如今已经发芽了. 这句话简单而朴实,也象征着我们作为农业大国,在育种的领域有更深层的突破.新品种水稻的培育直接影响的就是产量.品质,而这恰恰是决定我们的饭碗是否端的稳. 育 ...
-
人类史上飞得最远的稻种已成苗!嫦娥五号“太空稻”告别温室正在插秧
本文作者:付静 2021-03-29 11:09 导语:一批约重 40 克的水稻种子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 北京时间 2020 年 11 月 24 日凌晨 4 ...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罗利军:非水稻主产区的“稻种科学家”
"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已故"时代楷模".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如是说.在上海,钟扬的音容笑貌已然定格, ...
-
40克水稻种子可能选育出超级稻,航天育种可培育优质大米?
#和嫦娥五号上天的水稻种子发芽了#据悉,嫦娥五号携带了华南农业大学的40克优质水稻种子,经过23天太空旅行,部分种子已经发芽,中国有可能再次培育出高产.优质.好抗性.抗倒伏水稻新品种,也有可能筛选出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