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揭秘!鉴定青花釉里红瓷器方法?别再吃亏上当
高温釉下铜红和钴料同时在一个器具上表现出来的结果,工艺非常复杂。实际上,传统说法:青花有红格外不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温度把握恰如其分的话,颜色最艳丽,但如果温度高了,红色部分就会飞掉了,颜色会发白;如果欠烧的话就发黑。但要注意的是,过去没有温度计,温度都是依靠窑工在观察口上观察判断,所以难度十分高。

釉里红的成色由氧化铜绘制煅烧而成,氧化铜在摄氏800度以上即会蒸发,但钴蓝成色的温度却高达摄氏1300度;要同时保持青花和釉里红成色,多少有点侥幸。所以烧制釉里红,从颜料配制和自始至终的制作工序都要十分严格。若稍有偏差,就有整窑报废之可能,我曾闻先辈说过烧制釉里红,十能出一者,可谓佳矣!这是对烧制釉里红难度大的写照。
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困难,再加上它的一个手工绘画装饰方法极度复杂,相传在洪武时期,烧制不合格的釉里红瓷器都是就地解决,流传到现在,价值这么高也不足为奇了。

从元釉里红呈色上看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者稀 少,后者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温度偏低,通长在一干二百五十度以下,根据烧炼温度与铜红色原理,元釉里红可见铜绿斑点,元釉里红由于当时烧炼技术,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呈色常出现发黑晕散,非常典型表现出元釉里红这特点。当青花瓷遇上釉里红,美出新高度,然而古人就是那么创新,釉里红烧制已这么难了,还非要跟青花结合在一起。
釉里红在康熙时期的色调有两种,一种是浅淡色调,浅淡的色调有粉调和紫调,一种是深浓色调,深浓色调呈现凝厚感。釉里红的釉面,用细笔绘制的线条或深沉或清新或细致或清晰,平涂绘制的釉里红其工艺水平可以与明朝宣德时期的工艺水平相媲美。寻不收费参拍,有缘者可与笔者联络;壹叁肆,贰壹叁,柒叁叁,叁伍,不成 交无前期费用。这一阶段的釉里红瓷器的烧制还是比较成功的,主要由官窑烧制。清三代的瓷器烧制工艺水平相对明朝时期来说更加趋于成熟,其出品也更为成功,不过还是保有局部铜绿的特点,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早期,三个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的烧制还是有相似之处的,在高倍放大镜下细看,可发现三个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其釉面内部都有团絮状凝聚物。这是清三代的釉里红瓷器所共有也是所独有的特点。

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这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烧煅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
烧成温度“对釉里红的显色也有很大影响,温度过高铜全部挥发,温度过低则釉面发濛,红彩不能显现亮红色。一般温度在1200℃-1250℃左右比较合宜。为了避免铜的挥发,烧成中高温阶段不宜时间过长,故烧窑时窑位的选择也极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