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学而篇(16)

学而第一
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试译】孔老师说:“不要忧患别人不了解自己,要忧患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广韵》:病也。亦祸也,忧也,恶也,苦也。

《说文》:忧也。从心上贯吅,吅亦声。胡丱切。

 《康熙字典》:《精薀》一中为忠,二中为患。

汉字“患”的本意是:患,心悬吊起来,贯穿于心,久久不过的那种不踏实的忧虑之苦感。《精蕰》说,一中为忠,二中为患。指出了心中的那种忧愁苦闷不踏实的感觉。

《玉篇》:知:猪移切。识也。觉也。

《类篇》:知:珍离切。《说文》词也。或曰觉也。古作𥎿知。又知义切。智。或作知。

《康熙字典》:又《諡法》官人应实曰知。

汉字“知”是指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知”区别于“识”:“知”强调内化于心,“识”强调语言表达。“知”的本意就是说话像箭矢那样快速直击目标。

素说《论语》学而篇(16)

本章是学而篇之末章,和首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呼应,强调学者之志在于道,在于明明德,所求的是在我自身,不要忧虑别人了解不了解自己,应该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忧虑自己不能得到良师益友的指点和帮助,忧虑的是自己不能辨识贤愚。世人多轻视知人,而多言己有才而不为人所知,怨人不知己。而孔门之学是学为君子、学在修身、学在为己之学,因此孔子在日常教学之中,屡屡教导弟子们,人家不知道自己,不了解自己,自己什么也没有失去,这是不值得自己忧患的。如果自己不知道别人,不了解别人,则对于“人之贤者”不能亲近之、效法之,对于“人之不贤者”不能自己的身心上远离之、改正之,这些对自己的修行,对自己的学习才是巨大的损失,这才是期望修为君子的人真正必须忧患的。

本章需要注意的是:“不己知”,即“不知己”,古文中,凡否定词都用代词作止词,常放在动词的前边。其中“知”,《康熙字典》中:“官人应实曰知”的含义,因此,“知”包含“知时应实”的内涵。这也和首章“学而时习”相响应。

本章需要辨析的是:“人不知”、“不知人”中的“人”,是指已经觉悟者和在位者,不是指民。人是有道德、有教养、有知识的大人,即其能力、才干、德行均在自己之上,值得自己学习效法的君子,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使自己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才干、有德行的君子,不是指没有觉悟的人。因此这章是针对学有一定成就者而言的,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是饱学多才的了,忧患自己不被人了解,其实真正应该担忧的,是自己缺乏处世察人的道德学间,以至于不能了解他人,没有知人的能力。

本篇十六章,从学为君子的快乐说起,继之讨论怎样学,如何学,学什么。从而揭示出学习的重点,在“内重孝道,外合礼节”,在“自强不息,学无止境”的“时习之”。

已发《素说<论语>》查阅,请在本公众号中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忧患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应该忧患你并不真正知道别人." --述评:<论语·尧曰>在最后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下二)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而且还谨慎于自己的言行. ...

  • 论语: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9-25)

    <论语·学而>第八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本章再度出现后半部分的观点. 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 ...

  • 放利而为多致怨——《论语》悟读【76】

    君子重义且轻利,放利而为多致怨. <论语>第四篇第十二章: [原文] 子曰:"放(同仿,效法,引申为追求)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 ...

  • 谦谦君子幽如兰——《论语》悟读【181】

    君子如兰,空谷幽香. <论语>第七篇第三十七章: [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 [悟读] 谦谦君子,幽幽如兰. 兰生幽谷无 ...

  • 《论语》说“君子有三变”,到底有什么可变的?

    艺述史官方原创 <论语>中有大量的篇章涉及君子的讨论,可以说"君子"是孔子心中为人处世的一个标杆,无论孔门七十二贤如何贤德,孔子却也没有称呼谁为君子,那么今天就来跟大家 ...

  • 敦品励学求仁德——《论语》悟读【333】

    敦品励学求仁德,躬耕俯首作学问. <论语>第十四篇第七章: [原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 ...

  • 处仁行善发乎心——《论语》悟读【70】

    挂羊头,卖狗肉,表里不一: 说人话,办鬼事,内外矛盾. <论语>第四篇第六章: [原文]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

  • 修身由来是君子——《论语》悟读【187】

    不知不愠为君子: 有智有德方丈夫. <论语>第八篇第六章: [原文]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古人以七尺指成年,六尺指十五岁以下)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方圆百里的诸侯大国),临大节 ...

  •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悟读【165】

    开卷神交天下士 ,着书学立一家言 .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