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下二)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而且还谨慎于自己的言行。这样做就会有前途之道,而且是正道呵!这样的人就是真正的喜好学习之人。

——述评:君子的品德高尚,目光远大,事业心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故而吃饭不会要求顿顿有饱饭。居住的房屋也不会要求奢侈豪华安于享受。而是敏捷快速地干自己应该干的事情,谨慎自己的出口之言。这样的人在社会上就会永远都有道可走,不会穷途末路。而且君子的前途远大。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喜好学习之人。所以说孔子所讲的学习,究其本质是关于做人的学习,不是一般的我们所理解的知识和技能。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可始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孔子:“贫穷而并不谄媚,不去巴结他人,富有而并不骄横地对待他人,您看这样如何?”孔子回答说:“可以呀!但是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喜好礼貌的人。”子贡说:“做人就如同像雕琢玉石一样,去切、去磋,去琢去磨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孔子说:“赐呵!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的意义了。我刚刚提示了你以往的某些事情,你就知道未来的发展状况了。”

——述评:人在社会上生活,总是离不开经济的问题。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处世?既是人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教养。一般人因贫穷而巴结谄媚,或者因富有而骄横无礼。这些都是心态问题,也是被外在的物欲所驱使的结果。为此孔子的回答还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讲的是一个人的修行就应该像雕琢玉石一样,需要切去不必要的毛病,需要磋成必要的形态,需要雕琢成有用的器物,需要打磨成圆润高贵的品质。子贡所讲乃是通过《诗》所言而联系个人修行的步骤和品位。故而孔子对子贡赞叹有加。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忧患别人不知道你自己的状况,应该忧患你不知道别人。”

——述评:一般人在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才,总觉的别人不了解自己的能力,不理解自己的为人,为此而忧心忡忡。事实上,人生在世别人了解不了解自己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自己是否了解别人。人生在世绝大多数人的悲剧都是由于不识人而导致的不幸。其中包括婚姻、事业、交友、共事……的诸多方面一旦识错了人,轻则倒霉,重则倾家荡产,甚则国家倾覆,家破人亡。孔子生长在春秋末期,长久对社会的观察和品位,对识人之错导致的后果了然于心。为此才语重心长地告诫弟子,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真正的忧患是你自己不了解别人。例如“巧言令色”之辈,不知毁了多少人。故而在“学而”篇的最后讲的仍然是怎样学习,其中最紧要的是学习如何识人。老子也讲:“知人者智。”就是说,真正的智慧是知人。只要清楚地知道你打交道的对手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知道如何处理问题了。若是不识人,一味地仅凭感觉用事,凭印象处理问题,早晚要惹出祸端。所以,在所有的学习当中,如何识人是最紧要的学习内容。其他则在其次。

(学而终)

已往相关文章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下一)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中二)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中一)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上)

桑老师说论语之——开篇

桑老师说论语之——序言

(0)

相关推荐

  • 如何才能不焦虑?孔子说了这六个字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 立大志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第七> 孔子说,君子坦然自在,小 ...

  • 【第361期】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11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11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是何意? 15·11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 ...

  • 【第191期】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0章》为什么说“好勇疾贫,乱也”?

    音频学<论语·泰伯篇第10章>为什么说"好勇疾贫,乱也"? 8·10  子曰:"好勇疾①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②,乱也." 本章中的两个&qu ...

  • 宝利老师带你读《论语》第五讲

    论语第五讲--子贡 各位朋友大家好,时间最是无情,他绝对不会因为谁没有完成什么事就为之停留片刻.一转眼,我们的论语已经是第五次课了,大家还在坚持学习吗?一定要持之以恒哦!如果想在每次更新后马上就听到, ...

  • 论语:好勇疾贫(8-10)

    民众如果长期居于穷困地位,必定心生不安,还会犯上作乱.但是,对于那些不仁之人,不能逼迫得太过厉害,不然也会生乱.这都将影响政治安定.社会稳定.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下一)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知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貌.礼仪.礼节的使用,就是以达到和谐.和睦.和平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中二)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于子贡说&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中一)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品德高尚的君子若不能自重,不能自尊,就不会有威信:学习过的各种做人的知识也不能巩固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上)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上)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二)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貌.礼仪.礼节的使用,必以达到和谐.和睦.和平相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四)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要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谨慎自己的言行.这样做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五)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忧患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应该忧患你并不真正知道别人." --述评:<论语·尧曰>在最后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七)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见到贤德之人,马上就具有了贤德之心,并改变了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