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五)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可始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问孔子:“贫穷而并不谄媚,不去巴结他人,富有而并不骄横。您看,这样做人如何?”孔子回答说:“可以呀!但是不如贫穷而快乐,富有而喜好礼貌、礼节、礼仪的人。”子贡说:“做人就如同像雕琢玉石一样,去切、去磋,去琢、去磨。是不是这个意思呢?”孔子说:“赐呵!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的意义了。我刚刚提示了你以往的某些事情,你就知道未来的发展状况了。”

——述评:人在社会上生活,总是离不开经济的问题。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处世?这既是人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教养,还是思维的智慧。一般人因贫穷而巴结谄媚,或因富有而骄横无礼。这些都是心态问题,思维的能力问题,更是难以摆脱的心态问题。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所讲的是人品的修行就应该像雕琢玉石一样,需要切去不必要的毛病,需要磋成必要的形态,需要雕琢成有用的器物,需要打磨成圆润高贵的品质。子贡通过《诗》所言的内容,联系到个人修行的步骤和品位,故而孔子赞叹有加。

篆刻:贫而无谄

(0)

相关推荐

  • 安贫乐道思颜回——《论语》悟读【15】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题记 <论语>第一篇第十五章: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五)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为政以道,治理拥有千乘的大国,应该是恭敬认真地办事而且做到真诚讲信,能够节约使用财物而且特别珍爱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二)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貌.礼仪.礼节的使用,必以达到和谐.和睦.和平相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四)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要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谨慎自己的言行.这样做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忧患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应该忧患你并不真正知道别人." --述评:<论语·尧曰>在最后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于子贡说&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七)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见到贤德之人,马上就具有了贤德之心,并改变了自己的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八)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君子若不能自重,就不能自尊,就不会有威信:学过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也不能巩固:做人最主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九)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要谨慎思考最终的结果,要追思遥远的原因.这样民众的品德就会逐渐归于纯朴和厚道了." --述评:古人言:&q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一)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活着的时候,观察这个人的志向:父亲死了以后就要观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三年之中没有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