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二)

(0)

相关推荐

  •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那么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呢?"礼仪之邦"的历史由来又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中华民 ...

  • 七律·易经文化(2)说礼

    七律·易经文化(2)说礼 文|01一线 世界本简单,人心太复杂.小时候,我们常常受教育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而不是看着眼前的一点东西.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地球仿佛是个 ...

  • 礼仪 课程标准

    礼仪规范教程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课课.是一门为提高职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自身修养而开设的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礼仪的基础知识,成为一个知礼.行礼的现代人,为将来进入 ...

  • 话礼仪/礼仪的内涵

    文/肖旭 "礼"的含义:孟子曾说:"尊敬之心,礼也."在<辞海>中注释道: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重的通称,如敬礼.礼貌: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二)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有子说,一个人的为人能够做到孝顺父母,恭逊为弟,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四)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要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谨慎自己的言行.这样做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五)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忧患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应该忧患你并不真正知道别人." --述评:<论语·尧曰>在最后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于子贡说&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七)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见到贤德之人,马上就具有了贤德之心,并改变了自己的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八)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君子若不能自重,就不能自尊,就不会有威信:学过做人的道理和方法也不能巩固:做人最主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九)

    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要谨慎思考最终的结果,要追思遥远的原因.这样民众的品德就会逐渐归于纯朴和厚道了." --述评:古人言:&q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一)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父亲活着的时候,观察这个人的志向:父亲死了以后就要观察这个人的言行举止.三年之中没有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