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下一)
相关推荐
-
这五种不经意间的小举动会很让人反感,所以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对于陌生人也要懂得最基本的尊重,有些行为可能是不经意的,但也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荀子·劝学>中说: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
-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的由来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那么为什么中国是"礼仪之邦"呢?"礼仪之邦"的历史由来又是怎么样的呢? 中国为什么被称为礼仪之邦? 中华民 ...
-
素说论语:学而篇(13)
学而第一 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试译]有老师说:"诺言在近道义时才可以践守.恭敬在近礼时才能避免遭受侮辱 ...
-
“礼”与“立”
学校组织活动,给全体教职工上了堂礼仪课.指导老师标准的动作,得体的举止,赢得了满堂喝彩. 很有意义的活动.作为老师,为人师表,行为举止更为重要.课堂上,校园里,一举一动都有学生关注着,我们教学生知识, ...
-
培根:论礼貌
[英]弗兰西斯·培根 只有确实内在品格很高的人,才适合不拘小节.犹如没有衬景的宝石,必须自身珍贵才会蒙受爱重一样. 注意观察人生会看出,获得赞扬之道犹如善于赚钱之道,正象一句古话所说:"积小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下二)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而且还谨慎于自己的言行.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中二)
10.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于子贡说&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中一)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品德高尚的君子若不能自重,不能自尊,就不会有威信:学习过的各种做人的知识也不能巩固 ...
-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上)
桑老师说论语之——学而(上)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二)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貌.礼仪.礼节的使用,必以达到和谐.和睦.和平相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四)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为饱,居住的屋室不要求安逸.敏捷地处理各种事情,谨慎自己的言行.这样做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五)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十六)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忧患别人不知道你自己,应该忧患你并不真正知道别人." --述评:<论语·尧曰>在最后 ...
-
桑老师说论语——学而(七)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见到贤德之人,马上就具有了贤德之心,并改变了自己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