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利而为多致怨——《论语》悟读【76】
相关推荐
-
素说论语:八佾篇(07)
一原文八佾第三3.0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试解]孔老师说:"君子当以胸怀仁德为本,以通明礼教的精神与内涵为修行的着手处,故其 ...
-
《论语学而篇第一》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8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上一章子夏阐述了修德和学文的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本章换 ...
-
《论语里仁篇第四》主要讲什么(2/2)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14章,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有仁德的人有谦让之德,但不会埋没自己.没有仁德的人,即使争也争不来. ...
-
素说《论语》:述而篇(六)
素说《论语》:述而篇(六)
-
素说《论语》:子罕篇(二十八)
素说《论语》:子罕篇(二十八)
-
【第77期】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11章》君子与小人在品格上有何区别?
音频学<论语·里仁篇第11章>君子与小人在品格上有何区别?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惦记,关注.土:乡土.刑:法度. 孔子这 ...
-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七)
素说《论语》:颜渊篇(十七)
-
诚敬且放眉宇间——《论语》悟读【243】
立身须重诚和敬,处世还存仁与义. <论语>第十篇第十一章: [原文]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了解),不敢尝." [译文] 孔子托人向 ...
-
道本中庸可致善——《论语》悟读【143】
不偏不倚中庸致善, 勤俭勤劳厚德载福. <论语>第六篇第二十七章: [原文]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 ...
-
取义取利自心裁——《论语》悟读【422】
取义取利,自出心裁. <论语>第十六篇第十二章: [原文]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译文] 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 ...
-
抓得到位,放得自信——张弛有致的教育之道
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写作于作者在长安任职时期,即贞元十九年至二十一年(803-805),这期间柳宗元曾任监察御史里行,是御史的见习官,可以和御史一样"分察百僚,巡按郡县 ...
-
炒菜时多放这一物,致三高、惹癌症,快改了!别等吃出病再后悔!
好 为什么长寿的人牙齿都很好? 物 身上痒,是免疫系统发出的警告,千万不要忽视! 推 拯救"失眠",睡前一喷,3秒入睡!太神奇了! 荐 你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要不要脸? 中式烹饪中, ...
-
情有可原,何必生怨 | 论语浅说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党,圈子和环境.我们之所以看到他人的过错,是缘于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人.能够如此看待他人过错的人,才是内心有仁爱的人. 王阳明就很懂得观过,有小偷去他家 ...
-
惟其大道方致远——《论语》悟读【465】
虽有小道亦可观,惟其大道方致远. <论语>第十九篇第四章: [原文]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阻滞),是以君子不为也." [译文] 子夏说:" ...
-
夫唯学习致其道——《论语》悟读【468】
学优才赡凭修练,海阔天空任展为. <论语>第十九篇第七章: [原文]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译文] 子夏说:"工匠要通过工作才能制 ...
-
专治服普利类降压药致喉痒干咳的中医简方
中籍华人 普利类降压药物,通常又叫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这类药物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以及肾性高血压患者都有很明显的降压效力,对于不同肾素水平的高血压患者,ACEI普利类药物均有降压作用,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