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字诀不传之秘【武修】

六字诀养生法在我国古代已经流传一千六百多年,属于吐纳法的一种,是我国古代对呼吸导引养生法论述最广泛最久远的功法。最著名的二千多年前的《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和同时代“行气玉佩铭”所记载的导引法全文,可以认为是其早期产生的源头,秦汉的《吕氏春秋》也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六字诀养生法,主要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梁晋时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第四》所记载

在《服气疗病篇第四》中:

《元陽经》曰: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脣齿,咽之。一日一夜得千咽,甚佳。当少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不行则生病。

《玄示》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体之充也。善者遂其生,恶者丧其形。故行气之法,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血。因轻而止之,无过失,突复而还之,其状若咽,正体端形,志意专一,固守中外,上下俱闭,神週形骸,调暢四溢,修守关元,满而足实。因之而众邪自出。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需少食自节、勿过暴食,鼓漱生津,活动身体,平和气血,闭守关窍,行气全身,内气充足,自会众邪自出。

彭祖曰:常闭气内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脣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其偶有疲倦不安,便导引闭气,以攻所患,必存其身,头面、九窍、五脏、四肢,至于发端,皆令所在,觉其气云行体中,起于鼻口,下达十指末,则澄和真神,不须针药灸刺。

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时气中冷可闭气以取汗,汗出辄週身则解矣。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养生即是修身养性,需要日日操作。早晨至中午乃是阳气旺盛的阶段,抚摸全身,搅海生津,深呼吸近百次,再进入工作生活状态。偶有不适,可以专注于患处,先取按摩,闭气导引,疏通瘀堵。昏沉者当练至气云行全身,神清气爽;寒冷者当练至汗出,冷痛自解。

行气闭气虽是治身之要,然当先达解其理。又宜空虚,不可饱满。若气有结滞,不得空流,或致发疮,譬如泉源,不可壅遏。若食生鱼、生菜、肥肉,及喜怒忧恚不除,而以行气,令人发上气。凡欲学行气,皆当以渐。

刘安曰:食生吐死,可以长存。谓鼻纳气为生,口吐气为死也。凡人不能服气,从朝至暮常习不息,徐而舒之,但令鼻纳口吐,所谓吐故纳新也。

《服气经》曰:道者,气也。保气则得道,得道则长存。神者,精也,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生。精者,血脉之川流,守骨之灵神也。精去则骨枯,骨枯则死矣。是以为道,务宝其精。从夜半到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后至夜半为死气,当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握固者,如婴兒捲手以四指押大母指也),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能闭气至二百五十息,华盖明。华盖明则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人也。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养生治病学习气功导引,“学功当先明理,行功当知禁忌。”吐故纳新深呼吸功夫是一切动静功的总要求,静功锻炼先活动肢体,不可饱食,要若有若无,不可着相。深呼吸练法,可在上午仰面卧床,闭目握拳,平息一口气,闭息数数,日渐增长,待一息至二百,至二百五十,则体内会出现头脑清空、耳聪目明的现象,这些都要日日操练,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出气也。凡人之息,一呼一吸,无有此数。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凡人极者,则多嘘呬。道家行气,率不欲嘘呬。嘘呬者长息之忌也。此男女俱存法,法出于仙经。

行气者,先除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若天露恶风、猛寒大热时,勿取气。

《明医论》云:疾之所起,自生五劳,五劳既用,二藏先损,心肾受邪,腑脏俱病。五劳者: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疲劳。五劳则生六极:一曰气极,二曰血极,三曰筋极,四曰骨极,五曰精极,六曰髓极。六极即为七伤,七伤故变为七痛,七痛为病,令人邪气多正气少,忽忽喜忘,悲伤不乐饮食,不生肌肤,颜色无泽,发白枯槁,甚者令人得大风偏枯筋缩,四肢拘急挛缩,百关隔塞,羸瘦短气,腰脚疼痛。此由早娶,用精过差,血气不足,极劳之所致也。

凡病之来,不离于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藏病者,体有冷热,呼吹二气出之;肺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疼闷,唏气出之。肝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但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呬吐之。若患者依此法,皆须恭敬用心为之,无有不差,此即愈病长生要术也。

也就是告诉我们养生者:有了腹式呼吸的训练基础,再来掌握六字诀吐纳法,这才是原原本本的练功途径。六字诀养生法产生于南北朝,晚于《黄帝内经》出世时期,因而“风、热、烦、滞、下气、解极”都有中医学的特殊定义和使用条件。治病尤需辨识根源,不可盲目操作。陶弘景六字诀“吹、呼、嘻、呵、嘘、呬”都是单独对应症状,而不是对应脏器的病症,与今人所练习六字诀有很大不同。

另十二调气法原书没有记载,今王家葵转引《千金要方·七十二调气法》即:冷病者,用大呼三十遍,细呼十遍,呼法,鼻中引气入,口中吐气出,当令声相逐,呼字而吐之。热病者,用大吹五十遍,细吹十遍。吹如吹物之吹,当使字气声似字。肺病者,用大嘘三十遍,细嘘十遍。肝病者,用大呵三十遍,细呵十遍。脾病者,用大唏三十遍,细唏十遍。肾病者,用大呬五十遍,细呬三十遍。

此十二种调气法,若有病根据此法恭敬用心,无有不差,皆须左右导引三百六十遍,然后乃为之。

从以上引用论述可以看出,六字诀养生法历史悠久,早期功法系统完整,内容编排有修养身心,肢体运动,闭气导引,习练禁忌,辨识病由,腹式呼吸训练,吐纳脏腑浊气等方法。通过日积月累的习练,能调理五脏六腑的气血,使脏腑功能旺盛。它可以治病,又可以养生防病,是我国传统医学养生宝典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0)

相关推荐

  •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第四

    [原文] <元陽经>曰:常以鼻纳气,含而漱,满舌料脣齿咽之,一日一夜 得千咽,甚佳. 当少饮食,多则气逆,百脉闭.百脉闭则气不行,气水行则生病. <玄示>曰:志者,气之帅也:气 ...

  • 《黄帝内经》长寿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用各种方式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 ...

  • 养生有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

    562-一切烦恼都是自造的! 来自佛医堂网络教学 00:00 07:57 师兄们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养生保健也受到人们的关注,跟着网络.书籍学习各种养生防病的方法,当然这些都是从养生最基 ...

  • 六字诀解:武式太极内功心法秘诀选录之一

    六字诀解 李新方 呵心嘻肝呼为脾,肺呬肾吹胆用嘘.何藏有疾念何字,无疾但念呵字宜.凡此六字呼为用,呼吸皆当用踵息. 解曰:六字诀,出自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亦太极拳家走架练功所常用者也.五 ...

  • 生死悠关“六字诀”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学列子 知人生>系列  天瑞15总第015篇 人生最重要的事儿,莫过于生死.把握好生死,人生才会丰富多彩,充满意趣. 生死两重天,不可相互知.生死又是相对的,有大生死(形 ...

  • 漫谈六字诀功法

    六字诀功法 六字诀是一个很古老的功法,其中的六字即呵.咽.呼.嘘.嘻.吹",因其治病见效快.效果好,所以一直广为流传.就其功用,各家论述不尽相同. 佛家天台宗六字诀吐纳法. 通过呬.呵.呼. ...

  • 失眠睡不着怎么办?专家:那就试试六字诀,六个字简单易学效果好

    失眠就像一个恶性循环,越失眠,就越担心自己睡不着,不易入睡.睡眠质量差.易惊醒等睡眠障碍深深的困扰了不少的人,睡眠障碍带来的往往是第二天头昏脑涨.无精打采,工作效率低下.失眠看似是个小问题,却在不知不 ...

  • 为什么你的六字诀健身术没有效果?就像古法八段锦,都是有秘密的

    六字诀健身术,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养生保健方法.自古以来,医家.道家.佛家都有采用,也都有发展.就像八段锦一样,看似简单,功效宏大,所以流传甚广. 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宝贝,可为什么你的六字诀健身术没有效果? ...

  • 古代六字诀到现代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吐纳法和呼吸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以 ...

  • 六字诀与五行、五脏治病法(二)

    [转载]六字诀与五行.五脏治病法(二)2013-02-01 22:01阅读:96 秦力开岩 博主很神秘,什么也没有留下~ 关注 原文地址:六字诀与五行.五脏治病法(二)原文作者:风雨同舟六字诀与五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