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冬梅 | 根平(一)

(0)

相关推荐

  • 吴斌:我的小学老师

    我的小学老师 岁月就是一把剪刀,将过往的日子剪成许多碎片,零零星星地存储在记忆里,挥之不去.小学的学习生活于我过去四十年多了,用近半个世纪来形容或许能感觉到时间跨度之大.能张口就说出名字的小学老师留存 ...

  • 中旗话讲故事【第5期】:安大夫

    主播:小娟 文字作者:安拴平 今天我们播放的内容节选自安拴平的<我终于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接下来, 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和主播走进安大夫的童年和梦想...... 您可以滑动阅读文字: 我终 ...

  • 山村行

    周末,一老同事想去山里吸吸新鲜空气,我妻子推荐了黄岩西部最高的山村--屿头乡的石人峡村. 我们两家四人驾车2小时左右,就到达了目的地. 村口,耸立着高大的牌坊,上书"石人峡村"四个 ...

  • 初恋 (短篇小说)| 许照煦

    作者 初恋 许照煦 2006年春暖花开.阳光灿烂,百花争艳,蜂蝶起舞的美好时光,学校开展为期一周的克服"千难万苦,走遍千家万户,交流千言万语."圆满完成"千寻万访&quo ...

  • 任殿伦 | 我被调离家乡的前前后后

    每晚10:10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在这里等你 我被调离家乡的前前后后 作者:任殿伦 01 大难临头防不胜防 1966年夏秋之交,阶级斗争由抓阶级斗争的新动向转向批判"三家村".&q ...

  • 田园时节雨:​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上)​

    桥盟记忆学校的变迁(上) 文/田园时节雨 建国七十多年来,桥盟村教育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代代农家子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让教育成就了未来,为改变家乡面貌和从事祖国建设, ...

  • 我们前营子村的知青(上)

    本文作者:高增标 ◢◤ 一 ◢◤ 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一部分,据说是由十八道半南北长约百余里的大沟以及由大沟分支出的东西小沟岔组成.重重叠叠,弯弯曲曲,山崖陡峭壁立,耸入云霄,有鬼斧神工之妙.山山相连, ...

  • 福善岩上的彭老师

    彭传友老师是福善镇岩上阳升村的一位民小老师,我的高中同学.今天晚上,在与高中同学熊俊群在电话上聊天时,我们又谈到了他. 熊俊群在去年也是一位民小老师.但她又跟彭传友不一样,她已经通过考试转正,成为国家 ...

  • 朱冬梅 | 根平(二)

    下一个出场的是 我的二叔(是我爸二舅家的二儿子),也是根平的亲叔伯兄弟.也不知道他得是啥病,他的头,不管是走着站着,都会不停地左右摇摆,所以村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二摇头". 因为 ...

  • 朱冬梅 | 根平(三)

    根平的大名叫王志明,他一辈子经历了好多苦难,是个苦命的人.一九五七年,他出生在商都县小海子乡小五号村.在他三岁时,也就是一九六零年,全国都在困难时期,他的父母也因为某些原因而离婚了.根平就随母亲高翠花 ...

  • 朱冬梅 | 根平(四)

    在那年冬天的早上,气温特别低,大概有零下三十五六度.根平和二金成早早地就出发要去学校,由于昨天下的一场雪,外边早就成了冰雪天地.为了操近路,俩个孩子有说有笑地在不冻河的冰面上走着,他俩边走边还打着忽擦 ...

  • 朱冬梅 | 根平(五)

    可怜的根平为了添饱肚子,在秋天放学回来还帮生产队里脱谷子.说白了就是为了队里给人们两天吃一回的羊肉汤和一个大馒头.他还在礼拜天帮生产队割庄稼,年纪小不会割,一次也能割俩垄子,生产队也能给记点儿工分. ...

  • 朱冬梅 | 根平(六)

    天有不测风云,花花的父亲不幸得了肝癌,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倒下了,花花妈的天也塌了.她每天以泪洗面, 没了主意.根平每天教完书就跑到花花家,他每天去帮花花和花花妈一起去照顾花花大.花花家家里家外的事情根平 ...

  • 朱冬梅 | 根平(七)

    两年后,根平家的房子盖成了两间,二女儿,三女儿也相继来到了这个一贫如洗的家.本来就够穷了,那时候,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特别紧,根平家的仅有的粮食都被大队抄走了.就连家里唯一的破红柜也没放过. 他们全家就 ...

  • 朱冬梅 | 根平(八)大结局

    根平在一九九三年被调到西坊子乡搞计划生育工作,后来他又被调到乡里搞后勤,也就是副乡长的秘书.到一九九五年时,当时乡里有个转正指标,凭他的工作能力,本来就是非他莫属,可临到跟前这个指标却落到别人手里了. ...

  • 朱冬梅 | 母亲节的感慨

    "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有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可从来没有一首唱姥爷姥姥的歌.我一岁半妈妈就去世了,所以对妈妈也没啥印象了.妈妈对我来说只是一张老照片. 而姥 ...

  • 朱冬梅 | 救火(小小说)

    村子里有俩个人,一个叫张三,另一个叫李四.以前因为点儿小事,吵了一架,就不说话也不打交道了.过去农村做饭.烧炕都是用秸秆,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堆了好几垛.这是他们一年的燃料. 这年正月初一,家家户户都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