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65):何以见沧桑 埋迹细考量
相关推荐
-
古玉识趣(102):逼真蚀料仿风化 细察塌缩留仿砂
赏玉是一个静心陶冶的过程,辨玉是一场历练眼力的考试. 赏玉,要充分掌握古玉沧桑的全部特征而又能够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辨识于毫末之微.不漏真误假,免于失之毫厘谬至千里. 一件高古式素玉琮(图1): 图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辨伪-从认识现代机械加工痕迹开始(四)
2.启头圆形.圆弧形的电磨笔尖机器工: 下左图是山西卫视鉴宝栏目华山论鉴中,专家白海波鉴定为真品的西周玛瑙器,但遭到店主李磊的质疑.那么,这件东西到底是"西周"的还是"上 ...
-
古玉识趣(111):真古处处无疑问 疑点一现要谨慎
对<古玉界的耍猴>的注释 <古玉界的耍猴>(参见<古玉拾粹(18):无题>)有感而发后,偶有藏友询疑点所在?略述如下,以为注释. 赏玩,细节决定一切. 辨识,只看藏 ...
-
古玉识趣(103):最难素璧鉴古今 自然沁裂打眼睛
一件素玉璧的真仿看点举例 素璧最难鉴古今,老料能不辣眼睛? 一件素璧(图1): 图1-1 图1-2 直径11厘米.孔径2.5厘米.厚0.3厘米. 自古玉璧有和田玉.有地方,料不能成为辨识依据:璧最简易 ...
-
古玉玩味(101):保持鉴目光 考量赏馆藏
原创一夫之2020-05-03 15:08:34 古玉.尤其是高古玉,必然带有强烈的时代风格,打上时代的烙印.如果与时代风格相去甚远,则要审慎对待--哪怕是馆藏(非考古发掘的馆藏). 观摩馆藏是最好的 ...
-
古玉玩味(70):雷霆王玉何龙颜 鲜卑头上见一斑
原创一夫之2019-10-18 11:20:50 进入王玉时代(一般认为夏至唐),玉成为帝王将相的专属品.至今流传下来的帝王用玉不在少数,尤其是近古的明.清时代,但是中古.上古流传下来的王玉却为数不多 ...
-
古玉玩味(78):古玉沧桑何处赏 开门皮壳与包浆
原创一夫之2019-12-08 09:44:06 凡真古到代高古玉必然是大开门美品,神韵毕现,无需辨识功夫,人见人爱(参见<古玉学步(159):玉到高处堪共睹不到开门非高古>). 国家馆藏 ...
-
古玉玩味(99):熟透真古必沧桑 生涩料上呆滞光
原创一夫之2020-03-02 14:07:15 真古到代必然处处见真.每一局部都是老迹古韵.毫无疑问(参见<古玉拾粹(11):在在全真方为真处处赏辨无疑问>),所以任何藏品都有最初一眼的 ...
-
古玉玩味(44):细辨土蚀和风化 材质不同见相差
高古玉经历几千年的沧桑,凡玉器入埋后有一些会发生玉质蜕变剥落的自然现象,年深日久随着剥落的玉质范围逐步扩大,使玉器表面局部地区的完整性受到损坏,毛糙不平,称为土咬.又称土蚀烂斑(图1). 图1 土蚀烂 ...
-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西周鸟纹玉饰(图1): 图1 一眼古朴的感觉,这个感觉究竟对与不对,就要从细节处观摩把握了. 感觉从何而来?料.工.型.纹.沁色.包浆--古玉料的来源极其广泛,一般靠肉眼基本是难定论的:此件玉牌的沁色 ...
-
古玉玩味(82):真古原貌存思量 生坑方尽显沧桑
古玉是否要"盘"? 真品古玉盘玩肯定会起变化,但是起变化的却不一定都是真古玉.古玉赏玩的最高境界是保持出土的生坑状态,生坑原貌方能更加显示真实的古玉沧桑,其中意蕴就颇为耐人寻味了. ...
-
古玉玩味(112):盛唐琢玉技艺高 人物穿透两面雕
无锡市博物馆藏唐代人物抚鹿纹玉佩赏趣 八千年华夏古玉文明星光璀璨,历代玉作技工匠心独运,每每制作出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古玉佩件,令人叹为观止.不禁拍案惊奇. 无锡市博物馆藏唐代人物抚鹿纹玉佩(图1)就 ...
-
古玉玩味(113):无双神鸟凤集锦 叹似九天降凡尘
南越王博物馆藏凤纹牌型佩赏趣 神鸟凤凰在上古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历史上表现凤鸟的玉雕题材也屡见不鲜,如堪称中华第一凤的石家河文化玉凤.商妇好墓玉凤等(图1,参见<古玉玩味(1):丹凤朝阳方能相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