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学习|经典的麻黄汤思路,诊断要清楚病因,病位、病势
相关推荐
-
大医传承二 第15讲 麻黄汤系列
学习日志大医传承二第15讲 麻黄汤系列 文章重要观点或知识. 1.麻黄汤的禁忌. 有汗的不能用,发过汗的不能再用,这包括用麻黄汤发过汗的,不能再发汗.咽喉疼的不能用,淋病的不能用,疮家不能用,亡血家 ...
-
伤寒理法
一 太阳病 但汗法据自汗病势用解肌法,以桂枝汤为主方:据无汗病势用发汗法,以麻黄汤为主方. 桂枝汤加减方共十五个都以桂枝为主体,都以脉浮发热恶寒自汗为病理依椐. 麻黄汤加减方包括葛根汤.大青龙汤.小 ...
-
伤寒论学习|葛根汤的衍生使用,学中医要重视病势
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甘草二两,炙,芍药二两,桂枝二两,去皮,生姜二两,切,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 ...
-
学习弥漫性皮层病变影像诊断思路
神经病学医学网 美德大讲堂 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病案讨论形式,学习弥漫性皮层病变影像诊断思路,干货满满,小板凳搬来,一起学习吧....
-
中医伤寒论中经典方药附子汤证方证4点诊断...
中医伤寒论中经典方药附子汤证方证4点诊断标准. 1.特征症状(肢体痹证):背恶寒或者疼痛,身体痛,手足寒或者发冷或者麻木不仁,骨节痛. 2.主要症状(少阴病+水饮证):(1)少阴病:素来怕冷,以胸背部 ...
-
伤寒论学习|太阳、阳明表里同病,麻黄汤的用法
46 第46条,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到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太阳病一定要很注意有汗无汗,这条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2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字面意思是说:太阳病,外证依然存在,脉是浮弱的,治疗上依然需要通过出汗的方法,这时应该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 "宜"字说明不是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3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4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之,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 "外证"的含义,跟前面42条所分享的一致,是指太阳中风证,也就是桂枝汤证. 这条是指太阳病经过治疗,外证依然存在,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1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这一条是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40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