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曰: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忽皮肤大热,而内却冷,甚欲厚被覆体,有时外热一退,即不畏寒者,何故?(郑钦安阳虚门)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讲解系列 太阳病篇6
这一篇,我们继续讲后面的内容,照例先看条文: 八.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我们一开始讲太阳病的时候,就解释了太阳病头痛的症状,因为外邪 ...
-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11条
0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注解伤寒论>:"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 ...
-
昨晚沈阳下雪了
昨晚沈阳下雪了,早上看窗外,地上有薄薄的积雪,今天风和日丽. 刚才不谦真人的一个学生问曰: 病人是老年男性,比较紧张,最近血压很高,180-110左右,怎么治? 不谦真人对曰: 半夏泻心汤. 再问曰: ...
-
娄绍昆:出汗与否对于方证辨证的意义
患者的汗出或不汗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症状.譬如对于太阳病的方证鉴别,<伤寒论>就依据汗出与否来鉴别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还是太阳伤寒麻黄汤证.正如宋本第13条和第35条所云:"太阳病 ...
-
第四节:太阳病兼变证的证治学习要点
本期需要掌握太阳病兼变证的治疗原则,特别注意太阳病变证时需要辩虚实.寒热.汗下先后的不同情况.熟悉假热真寒和真寒假热证的区别.了解一下 调胃承气汤和四逆汤的使用范围. 太阳病兼变证 [桃花岛陈药师按] ...
-
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忽皮肤大热,而内却冷,甚欲厚被覆体,有时外热一退,即不畏寒
问曰:病人牙齿肿痛二三日,忽皮肤大热,而内却冷,甚欲厚被覆体,有时外热一退,即不畏寒者,何故? 答曰:此元气外越而不潜藏故也.此症又与上热下寒同,但上.下.内.外稍异耳.法宜回阳,交通上下为主.方用白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
伤寒有五:中风,伤寒,温病,热,湿热.不管是哪种都来自伤寒. 冬天主收藏,气候是寒冷,这是正气,在伤寒论中会有时疫,就像今天的新冠肺炎,冬天本来是寒冷的,如果气候与节令不和,冬行春令,这个时候不男女老 ...
-
直中三阴真寒证用药诀
直中三阴真寒证用药诀 元气衰微邪易侵,寒邪直中入三阴.三阴经证须分治,慎勿模糊不用心. 太阴直中恶寒时,脉息沉迟弦滑微,肚腹痛来兼吐泻,理中一盏急须施.太阴直中身恶寒,更兼发热泻难安.头疼体痛并腹痛,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七)
伤寒论第二十三条辨: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 ...
-
伤寒论第23条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 ...
-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四七)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之暍病
[原文]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 则淋甚. 什么叫中暍?就是中暑.在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