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接种是皮下还是肌肉注射

前几天,由于小编从事医疗工作,接触的传染性疾病比较多,目前医务工作者常接种的就是乙肝疫苗,选择北京某三甲医院,进行打预防针,小编也是从事10多年医疗工作的老战士,对医疗常识谈不上专家,至少也是轻车熟路,一名护士在执行操作过程中没有戴口罩,这已经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选择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但是根据疫苗说明书进行注射。

小编感觉,无论是服务于医务人员还是普通患者,都需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执行,不然会引起医疗纠纷,得不偿失。

关于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一、肌肉注射 IM

注射深度:将药液通过合适型号的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

注射角度:垂直90°。

注射目的:

(1)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

(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注射部位: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因为通常选用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其实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它与皮注的区别在于,所注射的药液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使用更大的针头和注射器,且针管与皮肤表面垂直。

  肌肉注射时,因为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药物可很快到达全身。

注射方法: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向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以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线,将一侧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髂后上棘至股骨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

2、连线法:从髂前上棘至尾骨作一联线,其外1/3处为注射部位。

二、皮下注射 H

注射深度:将药液通过合适型号的注射器注入皮下组织。 

注射角度:30-40°

注射目的:

1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2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3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注射部位: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关于乙肝疫苗说明书中注射方法

通过医口袋查询乙肝疫苗生产厂家关于接种方法的叙述:

1、Berna Biotech Ltd 生产

重蕴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应于肌肉注射,成人和儿童接种于上臂三角肌,新生儿、婴儿和小儿童接种于大腿前外侧。特殊情况下,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性疾病患者可皮下注射。

2、GlaxoSmithKline Pharmaceuticals S.A. 生产

重蕴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应于肌肉注射,成人和儿童接种于上臂三角肌,新生儿、婴儿和小儿童接种于大腿前外侧。特殊情况下,血小板减少症和出血性疾病患者可皮下注射。

3、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产

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

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第1针,1个月及6个月后注射第2、3针;其他人群免疫程序为0,1,6个月。每1次人用剂量为10μg/0.5ml。

乙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乙型肝炎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合并使用,其免疫原性及免疫效果不会受到影响。

2、目前内常用的乙型肝炎疫苗是重组酵母肝病疫苗,比较稳定,可在2℃-8 ℃保存2年,免疫原性没有明显改变,故存放在4℃处。

3、疫苗全程3针免疫,应按规程及程序(0、1、6)进行.否则影响免疫效果。

4、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是最好的途径,臂部脂肪太厚,妨碍人体对乙肝疫苗的吸收不能诱生足够的乙肝表面抗体,免疫效果差。新生儿三角肌太薄,疫苗易溢出,易深进针,慢推入,是最佳的注射方法。

5、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需要检测乙型标志物,乙肝标志物全阴性者需要接种。若未检测又接种了乙肝疫苗,对于HBsAg阳性者,如果接种了乙肝疫苗,对身体没有害处,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对于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者,如果接种了,会使抗体滴度增高,但也不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

6、HBsAg阳性者或乙肝表面抗体效价达到保护作用者,不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通过以上知识应该对于乙肝疫苗、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有一定掌握,综合分析,接种乙肝疫苗常规需要肌肉注射效果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