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轨上高宗皇帝书(资治通鉴卷二〇一之五)

(0)

相关推荐

  • 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翻来翻去,连一篇存稿都找不到,很是难受.这篇内容可能会引起不适,但这就是现实,易子相食,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战乱年代,也许有几位英雄值得讴歌,但更多的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黎民百姓流离失所,受影响最 ...

  • 《孙子兵法》• 作战篇

    ◎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务因粮于敌也. ◎李筌曰:先定计,然后修战具,是以战次<计>之篇也. ◎王皙曰:计以知胜,然后兴战而具军费,犹不可以久也. ◎张预曰:计算已定,然后完车马,利器械 ...

  • 沈有容传(二)

    018 沈 有 容 传(二) 董振宇 五.取 往 朝 鲜 万历十九年(1591)二月,沈有容调往保定镇,晋升源图钦总,守卫浮图峪.在此任上,沈有容上书纵论边政,"遂条革八弊,与时枘凿&quo ...

  • 《隋唐系列》高宗为政十四:刘仁轨征服百济与留镇海东

    龙朔三年即公元663年春正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再次出讨铁勒反叛的残余,把他们全平定了. 正月十一(乙丑,通鉴作乙酉为误),朝廷任命司列太常伯李义府为右相,仍负责选拔官员事务. 二月,朝廷将燕然都护府 ...

  • 【岳飞传】收复建康,岳家军首次大捷(4)

    岳飞从小立志精忠报国.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一曲<扬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时古城扬州的萧条景象.南宋初年,不仅是扬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铁蹄下遭受着战火浩劫. ...

  • 【随笔】风尘女与女英雄的距离有多远?! || 百荷踪影

        挑战命运的女子   文//百荷踪影 1   明朝张四维<双烈记>载:"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梁氏,小字红玉.梁红玉(1102-11 ...

  • 刘仁轨失利百济(资治通鉴卷二〇〇之十三)

    起初,苏定方平定百济国后,留下郎将刘仁愿镇守百济府城,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镇抚馀众.王文度渡海时去世,百济国僧人道琛.将领福信等人聚众据周留城,从倭国迎立原王子扶余丰,率兵围困刘仁愿镇守的 ...

  • 魏元忠上高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二之一)

    吐蕃派大臣仲琮入朝进贡.唐高宗向他询问吐蕃国的风俗,仲琮回答道:"吐蕃土地贫瘠,天气寒冷,民风纯朴:然而法令严备,上下一心,讨论政事常常自下而上,会根据人们的期望实施,这是吐蕃能够长期存在的 ...

  • 姚廷筠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六)

    御史中丞姚廷筠上奏,说:"近来各有关部门不是依据朝廷律令所规定的权限办理自己的事务,而是不论大事小事都一率奏请皇帝裁决.臣听说过君主任用臣下,臣下则应依法履行公务.陛下日理万机,纷繁的政务堆 ...

  • 韦嗣立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八)

    景龙三年三月戊午(初一),唐中宗任命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为侍中,太府卿韦嗣立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崔湜和赵彦昭也同时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崔湜和上官昭容私通,所以上官昭容向中宗举荐他作了宰 ...

  • 武氏夺权(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五)

    神龙元年五月,唐中宗把张柬之等人以及武攸暨.武三思.郑普思等十六人都作为国家勋劳之人,赐给他们铁券,并立誓只要这些人所犯的不是谋反叛逆之罪,每个人都可以宽恕十次死罪. 癸巳(十五日),敬晖等人率领文武 ...

  • 魏元忠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五)

    起初,左台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魏元忠曾担任洛州长史职务.在魏元忠到任以前,洛阳令张昌仪倚仗自己几个兄长的权势,每次到洛州长史衙门参拜都不按规定在庭下站立,而径直走上长史办公的大厅.魏元忠到任后,张昌仪 ...

  • 胁从之人,请悉原之(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五)

    神功元年六月辛卯(二十七日),契丹刚刚平定,武皇下令,命河内王武懿宗.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几路到黄河以北各地安抚百姓.河内王武懿宗所到之处使用严刑峻法,百姓凡曾经被迫跟从契丹而后又回来的,武懿宗都 ...

  • 国㸙窦从一(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五)

    景龙二年十二月丁巳晦(二十九日),唐中宗下敕召中书.门下长官与学士.诸王.驸马入内殿守岁.在宫中摆好了用于照明的火炬,布置了酒宴,还安排乐队奏乐助兴. 酒兴正浓时,唐中宗对御史大夫窦从一说:" ...

  • 此石赤心,他石尽反邪?(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五)

    夏官侍郎李昭德私下对武皇说:"魏王武承嗣的权柄太重.(魏王承嗣权太重.)"武皇听后不以为然道:"他是我的侄儿,所以把他任为亲信.(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李昭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