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方证探微》清湿热的茵陈蒿汤:一方治多病】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茵陈蒿汤专治黄疸祛湿热

    茵陈蒿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原文用法与原方用量]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1],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2]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3]者,此为瘀热 ...

  •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茵陈蒿汤的方证表达 黄疸专药:茵陈蒿. 体质状态: 1.(阳热状态):发热 口干 烦躁,舌红,脉数,大便干结.加栀子 大黄,成茵陈蒿汤. 2.(阴寒状态):加四逆汤或理中汤,成茵陈四逆汤或茵陈理中汤. ...

  • 清湿热的茵陈蒿汤如何一方治多病

    一.条文字眼 阳明病,--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宜下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 ...

  • 岭南经方大家刘志龙教授解密一方治多病的千古名方“五苓散”

    本文摘自刘志龙 刘志龙工作室,版权属于刘志龙. ​ <伤寒杂病论>里很多慢性病主要是用苓桂剂来治疗,苓桂剂的代表方有苓桂术甘汤.苓桂姜甘汤临.苓桂枣甘汤.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等等,五苓散 ...

  • 王四进经方讲座-63-麻瑞亭用下气汤通治百病之我见

    麻瑞亭老先生对黄元御老先生的下气汤加减后的汤方在此称为下气升血汤.先看下面的比较. 组成(相同部分) 麻瑞亭:下气升血汤 云茯苓9克(健脾渗湿,治在脾助其升.) 粉甘草6克(治在脾胃,和中,助其升降. ...

  •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法则探微———经方配伍法则的新发

    作者:徐浩 张卫华 1 <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要素 探讨<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的组方法则,主要有三大研究要素:五脏补泻法则."诸药之精"五味属性与五脏病症 ...

  • 杂志文摘 |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

    引用本文 陈仁寿. 经方大家曹颖甫运用经方探微[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7): 1-4. 摘要 民国时期江苏江阴名医曹颖甫,任应秋先生称之为"纯粹的经方大家".笔 ...

  • 赖海标丨经方源流临证探微

    南北朝名医 陶弘景 曾说:" 惟张仲景一部,最为众方之祖 ."< 伤寒论 >和<金匮要略>除重复的药方外,两书共载药方269个,使用药物214味,基本概括了 ...

  • 清联技法探微之二—揶揄法

    揶揄,是耍笑.戏弄.嘲讽之意,是一种集讽刺与幽默为一体的机智的语言艺术,历来就是文学的表现手法之一,古今中外不乏其例.在中国,古代诗歌集大成者<诗经>中就有揶揄手法创作的名篇,比如< ...

  • 《伤寒探微》详解经方的用药法度

    经常会被问到: 1.经方是怎么用药的? 2.经方是否要执原方?不能加减? 3.经方的用量怎么计算?用量能否改动? 4.擅用经方医生是不是只用经方不用时方? 经方的用药法度谨严,变化灵活,严而不死,活而 ...

  • 汉字探微(241):俯首系颈——释“系”(係、繫)

    朱英贵 "俯首系颈"的说法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意思是说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拴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