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日本幕府早几年开国,倒幕运动或许不会成功
相关推荐
-
企业家VS政治家,是谁影响了日本近代化转型?
1885年3月16日,正值日本樱花烂漫的季节,一篇名为<脱亚论>的文章匿名发表在日本<时事新报>上. 当然,后来人们都知道,它的作者是福泽谕吉. <脱亚论>中有很多 ...
-
日本成功明治维新,清廷的洋务运动为何失败?三点原因
日本侵华五十年的前因后果2:日本近代崛起的开始 作者:桅杆 [前言]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史上,绝大多数时候日本尊中国为师长,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用汉字.兴儒学.着唐装.但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 ...
-
如果这个运动成功,幕府将军将摇身一变成日本首相,天皇继续无权
幕府 明治维新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关于其性质,现在史学界认为是革命,毕竟见血了,发生了战争,旧权威也被推翻了.但倒幕并不是日本一开始的追求,日本最初追求的是和平改革,这就是幕府绝境中的自保--公武合体运 ...
-
陳燁軒:高駢的野心——晚唐的朝廷、淮南節度使和揚州社會
提要 <資治通鑑>記載,黃巢起義(878-884)期間,原官軍都統.淮南節度使高駢與唐廷交惡,使唐朝失去對東南財源的控制,加速其滅亡,而經濟大都會揚州也隨之中衰.<新唐書>將高 ...
-
他是幕末最有人气的浪人,没有他,日本明治维新将变得没有意思
坂本龙马(背人者) 2018年的日剧<龙马传>在小破站上映,该剧以今天驰名世界的三菱集团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视角讲了坂本述龙马的一生,坂本龙马由福山雅治饰演.剧中龙马改革藩政.创办日本近代海 ...
-
强藩推翻幕府是为重树天皇权威?坂本龙马船中八策第二条才是答案
藩强则国弱,王强则皇危,削藩,很多皇帝必须面对的问题. 西汉景帝削藩,遂有七王之乱,生灵涂炭: 明朝建文帝削藩,遂有靖难之役,朱元璋的亲孙子,从此不知所踪. 唐朝藩镇之乱,与太监祸政一样,上了史书的. ...
-
老图片里的日本史:烧了你领事馆,却想去你那留学,这忙你帮不帮
1860年,神奈川的横滨开港之后,各国商人纷纷前来淘金. 其中就有清朝商人. 1603年,德川家康在日本建立幕府,其二三代将军多次发布锁国令,最终在建政36年后,树立锁国体制.只开放两个国家来往. 其 ...
-
为何说日本倒幕运动,是关西与关东的矛盾所致?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处于幕府统治时代,国家贫弱和列强入侵让许多日本人开始思考救亡图存的方法,于是以"尊王攘夷"为旗帜的倒幕运动走上前台,其中的主力正是位于关西的长州藩和萨摩藩.如果排 ...
-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之六——倒幕运动本质是封建主义革新
日本由"倒幕运动"达成封建专制的"大一统"局面,是通过"草莽崛起"路线实现的.中下层武士虽然是草莽的中坚力量,但是以中下层武士为主体的尊攘激 ...
-
日本何以十年之间撂倒满清和俄罗斯两大帝国?
满清和俄罗斯在国家体制上都落后于日本,两个大帝国的经济发展和军事发展都挽救不了制度上的落后.就是这种体制上的差距导致这两个亚欧大国在十年之间先后被弹丸小国日本击败.几十年后,日本试图撂倒太平洋另一侧的 ...
-
日本为什么“早恋”盛行?
你们知道吗,在日语里没有"早恋"一词,只有"初恋".在国内老师家长还在闻"早恋"色变,学校把抓早恋作为日常工作要点的时候,日本的小学生已经站 ...
-
盘点日本战国4大战败霸主,有2个被灭,还有2个后成为倒幕主力
在日本战国时期,虽然涌现出了很多野心勃勃的枭雄,除了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外,还有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三好长庆等:但要说霸主的话,也就织田信长这三位了.不过,除了这三位外,其实在日本战国时期,还 ...
-
日本果然早有准备!出云级改造预算出炉,仅需三千万就能变成航母|海军专栏
满载排水量达到2.6万吨的出云号 11月22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正式公布了2020年军事费用预算,当中出现了日本出云号改装航母的预算申请,其首笔升级改造费用已经出炉,为2900万美元.首笔改装费用包括增 ...
-
独家扫图 | 52图欣赏绝版图录33只名贵建盏,日本幕府将军如此搜集传家之宝
▲ 点击蓝字"建盏"关注建盏君 {本文共52张图片,注意手机流量} 如果要问哪个家族曾经拥有最多的顶级建盏.在中国自然是赵宋皇室,而在日本可考的则是德川将军家. 德川幕府主宰日本整 ...
-
谁记录了清朝鲜活民间生活画卷?日本幕府时代长崎市长让人称奇
是谁记录了鲜活的清朝民间生活画卷?日本幕府时代这个长崎市长的严谨编辑让人称奇--域外奇人中国缘(1) 清朝乾隆时代中国民间风俗是个什么样子?有着怎样的传统习惯?社会习尚是什么状态?清代社会与中国古代习 ...
-
日本幕府简史:264年的朝代,因何兴废?
今天文章讲3个问题:1,日本幕府是咋回事:2,日本生子最多的人:3,这个人啥生活习惯. 德川幕府,众所周知,日本明治维新前地最后一个封建朝代. 但若说清楚其中所以然,未必人人耳熟能详.它的产生.消亡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