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功德林里,沈醉最恨的战犯是中将司令,但他却不敢打也打不过
相关推荐
-
沈醉被特赦后:与杜聿明成好友,1981年探亲被女儿笑是“老糊涂”
1959年,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因为一份特赦名单"沸腾"了. 这是功德林特赦的第一批战犯,王耀武.杜聿明.宋希濂.邱行湘等人都在名单上.战犯管理所的工作员们都为他们开心,他们自己 ...
-
1960年军统“头号杀手”出狱,思念10年的妻子已改嫁,他如何处理?
1960年11月28日,在北京功德林服刑10年的前国民党陆军中将,军统"头号杀手""四大金刚"之一的沈醉出狱了.在我党的安排下,沈醉进入政协文史馆担任文史馆员, ...
-
在北京战犯管理所,关押的都是将军,为何对军统格外重视
1956年初,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都很高,文官一般都是省级以上的,武将则是少将以上的,比如上将王陵基 ...
-
军统三位美女特工:两位嫁给上将一个当了少将,女少将是沈醉挚友
在很多电视剧中,不管是军统还是中统,都有抹着口红.梳着大波浪头发.脚踩高跟鞋或高筒马靴的女特务出现,甚至连鬼子特高课,也出现了很多貌美如花心如蛇蝎女大佐z中佐--这显然是违背了历史真实,在二次大战期间 ...
-
在重庆被关押六年,沈醉每天都可能被周养浩徐远举掐死,他只用一招就保住了性命?
我们看电视剧<特赦1959>,可能会认为沈醉和周养浩徐远举等人在功德林至少呆了十年,而且是在被捕后很快就转运到了那里.但是看沈醉回忆录和相关史料,我们就会发现,那所谓的"军统三剑 ...
-
小偷行窃七旬老者反被制服,路人认出老人后:毛贼遇上了强盗祖宗
1980年代的某一天,北京市区一辆开往永定门的公交车上,一高一矮两个小偷盯上了一个老人.老人一副退休干部模样,虽然身材高大,但却已年近古稀.两个小偷一左一右贴近上去,互相打着掩护,还真就偷出了老人的钱 ...
-
1961年,周总理接见沈醉,谈起特务活动,沈醉为何很是吃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用在沈醉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沈醉于1914年出生在湖南湘潭,他原本也是一位热血进步青年,有着一腔抗日报国的热血,但可惜的是他遇到了戴笠.起初沈醉为人实诚 ...
-
周恩来说:“这个战俘简直是功德林里最难改造的!”
黄维在就读黄埔军校之前,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员,虽然民国已经是一个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了,但是黄维仍旧喜爱着以前遗留下来的经典,所以他对孔孟学说仍旧保持着别人所无法理解的狂热. 就读黄埔军校之后,在接触 ...
-
沈醉刚从重庆战犯管理所转到功德林时,在战...
沈醉刚从重庆战犯管理所转到功德林时,在战犯当中称得上年龄较轻.身体较壮的一个,为了能让给大家一个好的印象,他在学习方面自知不能比别人更好,所以在劳动方面表现积极,许多用力气的地方总是抢着去干,而且尽力 ...
-
由于功德林里要集中国民党的党、政、军、特...
由于功德林里要集中国民党的党.政.军.特四类战犯,可当时所有战犯中只有一个高级党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山东省党部主任委员庞镜塘.没办法只能降低要求,从俘虏中搜出了两个省党部的代理书记长,这才算是对 ...
-
沈醉说功德林战犯中有四个惹不起,我猜到了一个,另外三人是谁?
看过<特赦1959>的朋友都知道,1959年,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宋希濂.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等十名战犯走出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加上其他管理所的人员,当年共特 ...
-
沈醉初入功德林抵触心理强烈,杜聿明劝导:共产党是我的再生父母
图丨沈醉旧照 前言 1949年10月,蒋介石在逃离台湾时,特意给沈醉下令:让他为国民党站住脚跟,守住云南! 为能让沈醉全身心地贯彻这项决策,为此蒋介石便将他的全家老小都送往香港. 阴差阳错成为战犯 1 ...
-
宋祖英家乡古丈县的红石林和沈从文《边城》里的茶侗古镇
今天上午跟随独品旅游游览宋祖英家乡的红石林,因为下雨岩石变成灰色,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大家的情绪,李导花一百块钱请了一个当地老乡给我们引路,他带我们摆龙门阵玩儿的很嗨,每个人都年轻了十岁.下午赶到三省交界 ...
-
《华中文学》古诗词欣赏 ‖ 碧叶扶摇林里醉 粉红寻觅曲声宽
目 录 1.初夏/冷月寒霜 2.夜雨/醉满秋笺 3.七律·望江楼/秋风(湖南) 4.清平乐·夏/小鱼儿 5.谢孙大圣先生赠诗集/陈昌明(湖南常德) 6.七律·与妻携孙女游劳动人民文化宫/程祥波 7. ...
-
1965年,沈醉遭新婚妻子诘问:你就是《红岩》里写的大特务严醉?
老覃昨天写了<沈醉出狱后,迫切想见到自己的妻子,已经改嫁的妻子不知如何是好>一文,讲的是国民党大特务沈醉在1960年11月获得特赦后,迫切要找回娇妻粟燕萍,无奈粟燕萍早已在1951年改嫁给 ...
-
沈醉在功德林时,对同组的庞镜塘讲了一件军...
沈醉在功德林时,对同组的庞镜塘讲了一件军统大特务郑介民的秘事,让庞镜塘这个见惯了风雨了人也大为惊诧.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重庆还都南京,军统局在四川多年来积累的财产,真是多得有点惊人,加上中美合作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