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集体时代的劳模——五叔

〓 第 1342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大集体时代是劳模辈出的年代。他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论在哪个行业,干啥工作,都积极肯干。他们当中的李双双、陈永贵、郭凤莲、兴和县苏木山的董宏儒等等,不胜枚举,都是农业战线上,林业战线上的标兵、劳模。工业战线上的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军营的雷锋战士,激励着全国各条战线上的健儿,奋力拼搏,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为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日以继夜,马不停蹄,争先进,夺红旗,争第一。真是龙腾虎跃,岁月如歌。

当年,每年三秋工作结束后,大队、公社、县委政府都要表彰劳模。

村里人都管五子叫四级劳模。

他为人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脏活累活抢着干,任劳任怨毎一天。

他身高五尺,背有点儿驼。瓜子脸,络缌胡子,近视眼。见面一笑,爱唱歌。

农业学寨时,他带着十几个人,常年搞水利建设。

打井修渠忙不停,数九寒天从不闲。

他最爱唱的一首歌:“一学愚公移山,长了志气不怕难。愚公能把山搬走呀,一锹一镐不呀不空谈。二学愚公移山,懂得要埋头苦干……"这首歌一共五段,五子唱的一字不落,音调还挺准确。这首歌伴随五子(我们都叫五叔)二十多年,他激励着五叔战天斗地,挥汗如雨,永不叫苦,永不喊累,永不停歇。

春天里,五叔领着十几个人,修渠垒坝。红旗招展,歌声如潮,气势磅礴。为了赶进度,争取在雨季到来之前,修好渠,垒好坝,他带领大家争时间,抢速度。风雨无阻,日以继夜。中午带干粮,晚上加班加点干。早晨五点钟,队员全上工。

修好了渠,垒好了坝,洪水来了不可怕。能浇地,能防洪,队里给他记大功。

夏季里,雨水多,五叔带队搞维修。修建骡马牛羊圈,队房,库房抹一遍。

掏井挖泥通泉眼儿,修桥铺路做贡献。

三秋工作走在前。秋收带队抢黄田,黄田不隔夜,绿田不开镰。

秋翻土地更不闲。:五叔带队白天忙秋收,夜里拔草放耕牛。耕牛膘肥好犁田,五叔忙得磨破鞋。

各种作物上了场,五叔带队打井忙。白天忙打井,夜间打谷场。     冬闲变冬忙,担沙压碱,平整土地,修渠打井,学习大寨五叔更加忙。

学大寨,赶金星,超过古城卢家营。这是当年兴和县委政府向全县人民发出的号召!

五叔被评为标兵模范,白天在公社开劳模会,晚上还要骑车行驶五六里地,带领队员打大井。

数九隆冬,哈气成霜,滴水成冰。五叔带着十几个队员继续打大井。

红旗招展,放歌喉,学习大寨干劲足。

大井刚砌成,县里传佳音。召开四干会,每个生产队,劳模各一名。五叔被选定,劳模多光荣!

“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听着大喇叭那悠扬的歌声,五叔他们的牌子车铃声轻脆进了县城……

开完四干会,土地分组耕。

一九八一年,土地到户了。五叔一个人,忙人变闲人。他每天耷拉着个头,茶不思,饭不香,精神不振,心发慌。

几年过去了,五叔有了病,哥哥侄儿让他去医院看病,他坚决不肯去……

又过了几年,五叔长眠与世,安安静静地走了,永永远远地离开了我们……

记得每年春节,我与五叔的大侄儿和几个同龄人常去五叔家玩耍。五叔很喜欢我们,给我们倒水、吃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如今,老人家已辞世三十多年了!让人好不想念,他受了一辈子,忍饥挨饿,粗茶淡饭,从没奢侈过。

孤身一人,孤灯一盏的他,离开了大集体,孤单失群,对生活失去信心……

人生如梦,岁月蹉跎。转眼间,我也步入了老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