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八目,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0)

相关推荐

  • 曾子、子思与孟子之间的儒家传承

    中国近八百多年以来,民间思想受四书的影响很大.四书里的<大学><中庸>,本是<礼记>里的两篇,宋儒认为<大学>是曾子作的,<中庸>是子思作的 ...

  • 教案:大学之道

    5.2    大学之道 教学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 2.理解文意,准确翻译.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 4.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

  • 《大学》注释(二)

    [原文]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知道要达到并安住的境界,则志意坚定:志意坚定,然后才能虚静恬淡,不为外物所扰:虚 ...

  • 大学研读(第11讲)教学总结和论文撰写。

    大学研读(第11讲) 教学内容:<大学>研读教学总结和论文撰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回顾<大学>研读的学习过程和收获体会.进一步弘扬了传统文化和传承薪火.撰写论文和准备心得体会交 ...

  • 用新三纲八目做时代新人内容更新——六纲八目哲学陈陈科成

    ​<用新三纲八目做新时代新人>内容更新: -- 新现代理想人生三纲八目第三纲是总纲止于至美.意识发展进化第一阶段是本能存在决定意识止于至真.第二阶段有意道法自然止于至善至真.第三阶段是放弃 ...

  • 学国学 三纲八目

    三纲八目,是大学之道的核心. 大学一书的形成和成熟,主要有孔子的大智大慧,也有曾子等的智慧浸透其中.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 ...

  • 柳诒徵“为学守则”三纲十八目

    柳诒徵自订"为学守则"三纲十八目 一保身:遏嗜欲.省思虑.平怨怒.节饮食.谨言语.惩偷惰. 二修德:事亲孝.与人忠.立志坚.律己严.执事敬.处境淡. 三勤学:读经书.考史事.讲理学 ...

  • 《大学》八目浅悟

    格物致知 "一切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楞严经> 借佛经讲<大学>. 佛经讲的是他心通,<大学>讲的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同样可以 ...

  • 经典解义|被误读的“八目”——《大学》修身理路体证之二

    编者按 <大学><中庸>原本分别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后被独立出来,与<论语><孟子>一起成为儒家"四书五经"中的&q ...

  • 温国兴:八目重修身

    · 文化范儿 出品 · 文化范儿,文化人的家,读出精彩,写出温暖. 八目重修身 温国兴 在儒家典籍<大学>中反反复复强调的"八目"即:平天下.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 ...

  • 止于至美防治上进疲软建设理想社会——六纲八目哲学陈陈科成(第二稿)

    用六纲八目新哲学协助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 止于至美防治上进疲软建设理想社会 续中国世界哲学新思路.青年新任务 --用哲学新思路防治上进疲软思想僵化建设理想社会 从道法自然思考致富止于至善至真到追理想美 ...

  • 青年止于至美易排除两大成长障碍——六纲八目哲学陈陈科成

    纪念五四用六纲八目协助青年带头建享双生态 青年止于至美易排除两大成长障碍 续<中国青年世界青年的新任务> --用哲学新思路止于至美易排除贪嗔痴落后上进疲软 从道法自然思考致富止于至善至真到 ...

  • 止于至美防治思想僵化建设福民社会——六纲八目哲学陈陈科成

    用六纲八目新哲学协助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时代 止于至美防治思想僵化建设福民社会 续中国世界哲学新思路.青年新任务 --用哲学新思路防治上进疲软思想僵化建设福民社会 从道法自然思考致富止于至善至真到追理想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