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六十)
相关推荐
-
黄庭坚独创“荡桨笔法”,沉着痛快、字字飞动,一般人很难学会!
如果通读书法史,你就会发现中国历代的许多书法家都天资卓越之辈,正是有了这些人对于书法的传承和创新,从而使得不同时代的书风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特点. 魏晋时期首推钟繇与"二王",唐代则 ...
-
许伟东谈杨守敬
[杨守敬]杨守敬(1839-1915),字鹏云,号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晚清著名学者.藏书家.书法家.同治举人,曾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授.勤成学堂总教长.辛亥革命爆发后避居上海,鬻字为生. ...
-
苏轼的书法价值何在,他为什么能居于“宋四家”之首?
文·段宏刚 苏轼(1037年--1101年)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通才",民间把他称作"千古第一才子",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的创作上,他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同时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六十二)
"自学书法等于自杀"这句话相信很多自学书法的朋友都听过,这句话看似偏激但绝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自学书法的过程中有很多关键且核心的问题是无法自己解决的,而是需要有老师指导解惑的. 一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六十一)
势"在中国古典书论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从最为单纯的一点一划,到每个字的字形结构以及相生相发的势脉关联,或者某种书体的风神意象,某个书家的风貌特征等等无不可以用"势"这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六)
书法的正大气象,来自书家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豁达胸襟和一颗向上向善的悲悯之心. 学习书法,如果你能喊出百名古代书家,通临百篇经典碑帖,涉足百座古寺庙宇,发表百篇文学作品,结交百位知心书友,那,您的书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五)
临摹是怎么回事?这是个大问题,不搞点临摹的心理学是难解决的.必需对临摹的流程有所考察.我认为过程是这样的: 第一,(起点)对象-看(观察)-体验-心理传递-手部反映-落实纸面 第二,对照-纠错-再次心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四)
真正搞书法的人,没有不重视笔法的,古人有"笔法为不传之秘"."用笔千古不易"等说法.历代书论中对笔法的论述可以说是浩如烟海.不胜枚举,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笔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三)
临帖是每一个学书法者不可缺的功课,首先要弄明白临帖是在临什么.他说,我们入门学古人的时候,就是把古人的规矩摆在了桌面上,临帖就是学规矩,而不是别的.在临帖中你要弄点轻重.虚实.浓淡.正欹出来,这些都是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二)
书法是传统文化中最为抽象的艺术,它的创作工具最为简单,一支笔.一砚墨.一张白纸,表现的形式也仅仅黑白两种世界,表现的手段只有线条而已.然而,书法唯其简单又是最复杂的,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它既要蕴含形而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一)
甲骨文.大篆.小篆都属于篆书.有关殷商甲骨文至秦小篆这一阶段的书法资料,仅仅局限于铸凿的金文和石刻文字.与由毛笔直接书写这一形式存在着很大差距.这里并没有对金文先秦时代使用毛笔与否作出讨论,只是说到现 ...
-
中书协2020年12月国展培训笔记(五十)
首先,学行书宜自晋人入手.为什么呢?因为行书在东晋时期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而且至今未能被超越.古人有句话叫做"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入手学习最上乘的范本,学习者也只 ...